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深入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和以“跨、通、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卓越国际化人才,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校是全国同类院校中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量最多(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工商管理)的高校。目前,上外已充分形成以语言文学类学科见长,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六大门类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多元并举,特色鲜明。上外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率先提出“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创新育人模式,以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全力造就能够参与全球事务的通才和通晓国别区域与领域的专才,推动卓越外语人才、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无国界工商管理创新人才、应用经济学国际创新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
学校现有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上海市(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等 6 个学科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其中外国语言文学为 A 类)。学校还设有上海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校本科专业可分为外语类和复合型两大类型。2023年,学校总招生专业(类,含专业方向)44个,其中外语类专业28个,复合型招生专业(类)16个。
2023年,学校新增1个战略非通用语专业柬埔寨语,并开始首次招生,为国家培养服务于中柬以及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的高水平柬埔寨语人才,计划招生10-12名。另外,荷兰语、瑞典语、匈牙利语、希腊语、土耳其语、塞尔维亚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波斯语、乌兹别克语等10个隔年招生或四年招生一次的“一带一路”战略语种专业今年招生,主要安排在17个省区市的提前批,直接通过高考进行招生录取,非常值得关注和报考。
学校持续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整合优势学科联合打造的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能够为本科阶段打造多学科知识结构,为读研深造及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受到全国各地考生广泛欢迎。2023年,学校英语(国际政治)、外交学(法语)和俄语(工商管理)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继续通过高考直接招生。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校大部分专业均实行文理兼收,且理科招生计划略多于文科。
学校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投档规则和当年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省公布计划的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省公布计划的105%以内。学校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按其相关规定进行调档录取,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按招生计划数1:1投档、“分数清”的录取规则。在本科第一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份,符合录取要求并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进档不退”。
人民网:对于高考改革省份新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您能否给考生一些报考建议?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考改革省份选考科目与志愿专业之间的关联性相对更强,考生特别要关注高校招生专业在本省的选考科目要求,同时建议考生准确抓取官方权威信息,了解高校和相关专业的实力、特色和培养方案等细致情况后再进行志愿填报。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尽量从自身兴趣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自我评估,遵循“志向优先,兼顾分数”的原则,尽量避免因“填志愿不浪费一分”的机械思维导致选择自己不感兴趣、不适合自己的专业等情况。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一定要尊重投档原则,选择“服从专业调剂”,才能保证“进档不退”。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校设立多项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金、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学生奖学金、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奖励基金学生奖学金等,单项金额最高达8000元/人。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奖学金为每学期发放,每学期有50%以上的学生获此类奖学金。
学校有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出国交流资助等。从新生入学到毕业就业,学校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帮扶资助,并开展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特色勤工助学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平台,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