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近段时间,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些基于公开信息的数据新闻创作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即便是教书育人的高校,在建立信息公开平台、提供公开事项等方面往往也存在诸多不足有的高校网络信息公开专栏成为摆设、有的专栏成为各部门的链接汇总、有的信息更新不及时甚至公开内容出错显然,这暴露出一些高校对信息公开的重视不足,也说明在法治高校建设中依然存着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于2008年,距今已有十余年,信息公开已成为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监督政府施政的重要渠道。不仅是政府机关,教育、医疗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也都建立了行业信息公开制度。教育部早在2010年和2014年就分别发文,对于高校向社会公众公开什么、怎么公开、在什么渠道公开做了明确要求。比如,高校的财务收入支出、学生评先评优、人才招聘、招生录取等内容都为社会所关注,也往往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点事项。但就是这样简单的“照单拿药”的操作,在现实中却屡屡难以执行。
不仅如此,现实中高校信息公开还往往出现对学生隐私信息暴露有余,对某些关键信息却“犹抱琵琶”的问题。
前几年,多所高校在其官网泄露学生个人信息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即便在教育部接连发文的情况下,仍然有学校对学生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进行公示,严重侵害了学生权益。这暴露出不少高校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系统性问题,甚至涉嫌违规乃至违法。
目前高校信息公开之所以存在问题,不外乎以下原因:一是信息公开的主体仍不明确,多挂靠某一部门由兼职人员操作;二是信息公开的主动意识不够,往往是上面发文要求公开才公开,未形成主动公开的工作机制;三是自上而下的监管力度仍然不足,缺乏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自上而下的监管、不断提升其违规成本,也有赖于形成包括媒体、公众在内的社会各界对高校办学治教的舆论监督氛围。
作为知识传授、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高校往往在引领社会风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公众对大学也有着更多的期待和诉求。在“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已是共识的当下,高校更应在信息公开中带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