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组织人事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制定本单位相关工作计划,并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组织人事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现代化建设先锋年”工作主题,全面落实“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重要要求,更大力度推进干部队伍赋能提升、人才引育提质增效、人事管理聚力蓄能、组织工作全面进步,广泛激发全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先行区卫生健康新实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树牢选人用人鲜明导向。高标准落实《卫生健康系统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引领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等系列文件精神。制定出台《全市卫生健康系统贯彻落实关于全力支持和鼓励干部敢为汇聚创新创业创造磅礴力量实施意见的方案》,优化激励担当机制,完善支撑保障体系,以组织敢为带动干部敢为。着眼新征程新使命新要求,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市属单位领导班子和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坚持全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根据上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制定印发《2023年度卫生健康系统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分类举办领导干部党性政德、履职能力等主体培训班,分层举办党务、人事、财务、纪检监察、宣传、医政管理、健康素养提升等专题培训班。健全挂职学习锻炼机制,组织一期中青年干部系统内挂职学习锻炼,选派10名左右新任职委管干部赴上级主管部门或管理干部培训基地跟岗学习。
(三)加快年轻干部培养。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推进优秀年轻干部梯队建设“121”行动计划,优化卫生健康系统年轻干部发现选拔培养机制。组织开展一次“无任用推荐”工作,全面排摸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实力派”年轻干部,更新组建后备干部库。组织开展一期行政管理类青年预备干部人才遴选,进一步完善年轻干部人才发现储备机制。继续开展年轻干部统筹选配工作,促进35岁以下年轻干部快速成长成才。加强年轻干部培养周期管理,开展理论学习、交流研讨、廉政教育不少于1次,完善年轻干部个人成长档案。
(四)落实干部考核激励。优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体系,推动考核常态化、广覆盖、多渠道。组织对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第六人民医院、凤凰镇人民医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妇幼保健所等6家单位领导班子开展调研考察。紧扣“四个机关建设”,优化完善公务员平时考核,将每月评价、季度评定与年度评先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掌握公务员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用好职级晋升、绩效分配、评先评优等激励政策,积极选树“敢为好干部”“机关标兵”等先进典型。制定卫生健康系统重点工作领域容错纠错清单,深化运用廉洁风险报备和澄清正名机制,营造敢为先锋浓厚氛围。
(五)做好人才工作顶层设计。坚持党管人才,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始终把准新时代人才工作正确方向。加强系统谋划,落实各级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赋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高质量推进基层卫生人才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意见》,修订完善《优秀卫生技术人才评选方案》。调整完善市卫生健康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卫生健康人才工作会议,项目化推进卫生健康人才工作重点任务落实。组织开展新一轮卫生人才评审工作,适时召开高层次卫生人才交流研讨会。
(六)创新人才招引工作体系。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积极融入苏州市县联动、资源统筹、校地合作人才平台,认线场次苏州校园日卫生引才推荐会,组团参加10场次以上苏州校园日招聘活动。用好医学类院校力量,争取与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江苏大学、江苏职业健康学院等高校搭建校地就业合作网络,建立稳定的优质毕业生输送渠道。推动“云上引才”、探索第三方“中介引才”,积极延伸引才触角。组建卫生健康系统引才宣讲团,选拔一批单位引才大使,强化人才招引工作宣传。
(七)打造高能效人才引育平台。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依托重大项目和重点学专科建设,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以才引才”和高能级平台的“项目聚才”作用,吸引国内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聚集港城,力争年内博士等高精尖人才引进取得新的突破。对标省、苏州市级卫生人才计划,加大本市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力争新增省“双创博士”、姑苏卫生特聘D类人才各1名。加大卫生青年人才培养力度,组织开展新一轮张家港市技术骨干、临床新秀评选工作。精准做好本土人才培养,继续推进实施“1+2”省、市两级医学生定向培养计划,全年定向培养医学生签约不少于60人。
(八)完善人才发展治理格局。将引才育才指标列入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年度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落实人才目标管理。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落实市级“人才礼遇”认定及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各类人才政策。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高层次人才制度,创新设立“港城优医服务站”。全方位发挥用人主体活力,赋予公立医院更多的用人自主权,探索对临床医学等招录困难的岗位实施长期招聘。鼓励个性化引才,对经认定的高精尖紧缺人才可按照“一人一策”引进。举办首届卫生人才项目成果汇报会及卫生人才称号颁奖仪式,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爱才氛围。
(九)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长效机制。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结合新阶段疫情防控特点,细化完善工作措施,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维护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提高职工满意度。加强与人社、财政等部门的争取和沟通,重点落实新阶段医务人员临时性补助、慰问金等相关待遇保障,以及一线医务人员考编、职称聘用和子女入学优抚等措施。深入挖掘医卫工作者先进事迹,加强系统内外宣传,提升医卫工作者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十)有序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制定《高端引进人才协议薪酬指导方案》,尊重人才价值,突出实绩导向,激发人才活力。指导公立医院进一步优化内部薪酬分配方案,提高儿科、传染科等紧缺专业人员和低年资医师收入。调整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聘用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提高社区医生规范化培训期间待遇,缩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编内、外人员收入差距。配合人社部门建立改制医院保留事业身份人员年金制度,稳步提高待遇保障水平。
(十一)推动落实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按照国家、省、苏州和我市改革相关政策要求,做好疾控工作机构改革相关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创新公立医院人员编制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和规范备案制人员管理,参照编内人员建立年金制度。推动市属公立医院规范内设机构主要职责,提升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市委编办实名制系统和事业单位信用评价系统维护,规范落实人员录入、调动、解聘等手续要求。做好市属事业单位法人年检、法人变更、信用等级评价等其他编制管理工作。
(十二)全面夯实基础人事工作。统筹做好2023年卫生健康系统编内(外)5场卫技人才招聘工作,年内计划招聘共403名,其中编内183名、编外220名。扎实做好全市医师资格考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政工师和社会工作者职称考试(评审)的报名、审核及相关协调工作。落实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制度,规范开展专项审核工作,严格按要求做好干部档案信息审核。做好机构编制、工资业务、年度考核、卫生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工作。加强防范和稳妥化解各类人事信访矛盾。
(十三)重视加强外事交流。积极拓展合作渠道,通过以引进优质人才资源为重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学科为目标,加强与国际知名院校、医疗机构人才交流合作。配合开展江苏省卫生国际(地区)交流支撑计划,做好系统内对外合作交流服务指导,鼓励优秀青年人才参与国际交流学习,做好赴外卫生技术人员的因公出国(境)报批工作。鼓励三级医院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专业外语培训,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外语水平,拓展涉外知识,提升对外交流能力。
(十四)重视加强统一战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压实基层党组织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做到统战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完善卫生健康系统党外知识分子数据库和党外干部人才库,加大党外干部发现培养选拔力度。做好卫生健康委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工作,健全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机制,定期开展党外代表人士联席会、座谈会。支持引导党外人士围绕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开展工作考察、专题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扎实推进“两个专项”行动。
(十五)重视加强老干部工作。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新时代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依托各类党建共享阵地、“云”上教育资源,引导离退休干部“线上+线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退休支部的凝聚效能,定期开展参观调研、培训学习等活动,丰富老干部政治文化生活。深化“医路银发生辉”志愿者服务品牌,引导老干部、老专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作用,在助力党的建设、树立良好家风、培育时代新人等方面献智出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老干部精准服务,做好困难帮扶、走访慰问、体检疗养、看病就医等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待遇保障。
(十六)重视加强组工队伍建设。对标新时代组织工作新要求,坚持把政治敏锐、素质过硬、潜力较大的优秀干部放到组工一线历练。突出能力提升、成长提速、工作提效,用好业务培训、专题调研、专项研讨等形式,抓好组工干部自身建设。聚焦基层党建、干部选拔任用、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探索推行医共体“1+N”组工帮带机制,提高组工干部日常工作成效。深入开展组织工作“微督查”,常态化到市属医疗卫生单位指导督查,强化跟踪问效,研究措施办法,将重点工作推动与组工干部培养相结合,全力打造素质过硬的组工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