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英文:Yangl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简称:杨凌职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农业学校、陕西省水利学校和省部级重点中专陕西省林业学校合并组建,学院历史可以追溯到1934年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建校85年以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2万多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在首届全国高职高专“优质校”建设与评价论坛会议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连续两年位列全国1300多所高职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第11名,稳居全国高职教育第一梯队。
学院地处素有八百里秦川美誉的关中平原,是我国农业硅谷、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的主要驻区单位。东距西安60公里,西距宝鸡80公里,陇海铁路、西宝高铁和连霍高速公路、西宝中线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学院占地1630亩,校舍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8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9亿元。校园网出口宽带9200Mbgs,校园无线wifi全覆盖。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基地220个,校外实习基地171个,校外产学研示范基地11个。馆藏纸质图书114.86万册,其中电子期刊8621种。
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0050名。现有教职工924人,其中教授70名、副教授357名,具有“双师”素质专任教师487名,外聘兼职教师60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2人,省部级教学名师16名,各类学会评选教学名师17名,国内外访问学者9名,省级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3名,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2人,陕西省蜂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陕西省蜂业、梨、莓类、花卉等产业体系岗位专家4人。教师先后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5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3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300多篇。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推广成果奖43项,地厅级科研成果奖29项,培育小麦、花椒等新品种9个,专利74项。学院科研、教研项目、经费、奖项及项目等多年来居全省高职院校首位。
学院设有16个分院(部),8大类73个高职专业,3个本科联办专业。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专业6个,国家骨干专业17个,省级“一流”建设专业1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6个。主持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参加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3个,主持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部级和行指委精品课程27门省级精品在线门。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7项。设有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点。设有陕西省中职校长培训基地、陕西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陕西省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等7个基地,建有华北水电学院等5所本科院校函授站。创办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高职教育研究》等刊物。
学院坚持走“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之路,依托“百县千企联姻工程”和“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两大平台,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省内外142个县(区)政府、1332家企业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163个校外实训基地,6个大学生协同创新中心,122个学生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69个教师实践锻炼基地,60多个企业订单班、13种优秀学生奖学金;举办有“中国水电十五局水电学院”“陕建集团建筑见习学院”等10多个校企合作学院。在全省建立产学研基地13个,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基地示范性、科技包村型、专家大院型和企业带动型五种农业高职院校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彬县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聚焦精准扶贫,在麟游县、太白县、旬邑县建立2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和1个网络电商平台,实施10余个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形成了职教扶贫高职范式。
重视国际合作,与澳大利亚、德国等7个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招收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外国留学生;引进荷兰朗蒂斯教育集团现代农业技术课程资源;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项目建设,在哈萨克斯坦设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加入《悉尼协议》,开展国际专业认证研究与实践;与新西兰林肯大学、新西兰商学院开展“2+1+2”专升硕留学生培养计划。
学生工作坚持“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工作思路,创新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德技并修,以学分为导向,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到实处。以“十大节庆主题教育”品牌为引领,把文化教育、德育教育、个性化教育、行为养成教育与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日常学习生活紧密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近五年,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国赛奖项380多项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形成了以大中城市为中心、覆盖全国、辐射国外的就业基地网络,建立了以中国水利水电集团、陕西建工集团、西北电力建设集团、中铁集团等国有大型企业为引领的60多个就业集团企业基地。学院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等称号。
“十三五”以来,学院以“建设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名校”为奋斗目标,秉承“明德强能,言物行恒”的校训、“照准目标,矢志不渝”的精神,坚持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构建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流的专业发展体系、一流的人才和人事管理体系、一流的支撑和保障体系,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特色名校四大战略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十大工程,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各项办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1999年批准成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为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1934年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是我国举办高职教育最早的院校之一。七十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万多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系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也是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学院地处全国唯一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东距西安60多公里,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学院占地面积1630亩,其中校园面积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在建校舍14.1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亿元。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188个,校外实训基地163个。图书馆藏书71万册,开通了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建成了图书电子阅览室和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名,教职工830名,其中教授47名、副教授286名。
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旅游与管理系、生物工程系、生态环境工程系、药物工程系、动物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等
个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园艺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畜牧兽医、园林工程等
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设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四部委多项行业工种
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点,可承担176个职业(工种)技能鉴定任务。
近年来,学院秉承“开拓创新,求实奋进”的校训和“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的办学方针,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特色名校四大战略和名牌专业工程、教学名师工程、实训基地工程、教学质量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工程、招生就业工程、管理创新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明校园工程等十大工程,办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学院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创新,共赢共进的原则,与106个县(区)政府、1017个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专业为纽带,系部抓实施,县乡做协调,需求为基础,学校、企业、政府、学生四方受益”的互惠互利良性机制,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技能培训型、实验实训型、顶岗实习型、就业基地型等多种互惠合作模式。
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专业开发、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和“学习预期成果”的课程建设思路,采取“解构、压缩、精简、整合、拓展”等方法,形成了“季节分段、工学交替”、“情景化模块式”、“合格+特长”等适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院级精品课程83门。近三年学生“双证书”获取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奖40多项次,增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尊龙凯时公司官网
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互惠多赢中彰显活力。共承担省(部)和杨凌示范区重点科研推广项目192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地厅级16项,科研项目、经费、奖项等多年来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建设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按照“满足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的思路,采取引、聘、培、奖、管的办法,紧贴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师资队伍补充、淘汰、晋级、奖惩、考评新机制,形成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先后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5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18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900多篇。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3名,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18名。
创新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和“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工作思路,实施了专家教授百场报告工程、社会实践育人工程、个性化教育工程、管理育人队伍培训工程、班主任知心工程、社区(公寓)亲情化服务工程等“六大工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
重视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教育,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派出教师200多人次在国外学习、培训,与澳大利亚爱迪斯科文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等7个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培养学生。
全国重点 西部龙头 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我国举办职业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1934年)专业最全的综合性大学之一(7大类64个专业)陕西省同类院校科研实力最强学校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全国重点建设的31所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之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先进集体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陕西省高校先进基层党委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陕西省十佳诚信办学示范单位陕西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高等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优秀学校陕西高校后勤保障工作先进单位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是教育部1999年批准成立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其前身为于右任先生和杨虎城将军1934年创建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附设高职,是我国举办高职教育最早的院校之一。七十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1万多名,为陕西乃至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奖励60多项。系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之一,也是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学院地处全国唯一的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东距西安60多公里,陇海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贯通东西,交通便利。学院占地面积1630亩,其中校园面积1000亩。校舍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在建校舍14.1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亿元。拥有现代化生产性校内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188个,校外实训基地163个。图书馆藏书71万册,开通了清华同方和万方资源数据库,建成了图书电子阅览室和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千兆以太校园网。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名,教职工830名,其中教授47名、副教授286名。 设有水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旅游与管理系、生物工程系、生态环境工程系、药物工程系、动物工程系、公共课教学部等16个院系部。开设有64个高职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生物技术及应用2个专业为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园艺技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畜牧兽医、园林工程等7个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设有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四部委多项行业工种技能鉴定站和全国大学英语、计算机等级考点,可承担176个职业(工种)技能鉴定任务。 近年来,学院秉承“开拓创新,求实奋进”的校训和“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办学,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的办学方针,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兴校、特色名校四大战略和名牌专业工程、教学名师工程、实训基地工程、教学质量工程、产学研合作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工程、招生就业工程、管理创新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文明校园工程等十大工程,办学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实施百县千企联姻工程,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学院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创新,共赢共进的原则,与106个县(区)政府、1017个企业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形成了“专业为纽带,系部抓实施,县乡做协调,需求为基础,学校、企业、政府、学生四方受益”的互惠互利良性机制,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技能培训型、实验实训型、顶岗实习型、就业基地型等多种互惠合作模式。 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专业开发、专业调整和专业建设,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和“学习预期成果”的课程建设思路,采取“解构、压缩、精简、整合、拓展”等方法,形成了“季节分段、工学交替”、“情景化模块式”、“合格+特长”等适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院级精品课程83门。近三年学生“双证书”获取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学生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奖40多项次,增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互惠多赢中彰显活力。共承担省(部)和杨凌示范区重点科研推广项目192项,先后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6项、地厅级16项,科研项目、经费、奖项等多年来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 建设双师结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按照“满足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构建梯队”的思路,采取引、聘、培、奖、管的办法,紧贴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师资队伍补充、淘汰、晋级、奖惩、考评新机制,形成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教师先后主、参编正式出版教材,500多种,公开发表论文18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900多篇。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和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劳动模范3名,省级教学名师、师德标兵18名。创新思想教育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和“教育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亲情化”的工作思路,实施了专家教授百场报告工程、社会实践育人工程、个性化教育工程、管理育人队伍培训工程、班主任知心工程、社区(公寓)亲情化服务工程等“六大工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重视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教育,与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交流与合作,派出教师200多人次在国外学习、培训,与澳大利亚爱迪斯科文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大学等7个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培养学生。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位居全省前列,连年被评为陕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在2009年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作了交流发言。2009年11月,学院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4月,被教育部授予首批50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主办单位: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原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