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攀树运动、潜水、帆船、三边足球、桨板、击剑、中华射艺、极限飞盘……厦门大学这些独具特色的课程备受同学们喜爱。多达53门课程的体育课选课单,也被学生们形象地比喻为“体育超市”。近日,来到广西参加首届学青会的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主任林致诚介绍了该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11月13日《福建日报》)
前不久,“一碰就倒”的“脆皮大学生”现象在网上发酵。所谓“脆皮大学生”,是指那些体质脆弱、极易受伤和生病的大学生群体。玩梗之余,引发了人们对大学生体质问题的讨论。目前大学生体质呈下降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部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不及格率,小学生情况最好(不及格率为6.5%),初中生14.5%,高中生11.8%,而大学生的不及格率进一步加大到30.0%。这样的结果,发人深思。
按照教育部规定,大学一二年级体育是必修课,但在具体落实中,许多高校并没有保质保量完成,要么每周一课,要么把体育课上成了游戏课,根本达不到规定要求。而且,有些体育课课程内容过于传统,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大学三、四年级则基本上处于一种“放羊”的状态。大学体育开课量不足,加之高校管理环境太过宽松,容易让部分大学生不够自律,缺少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的激情,“脆皮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不足为怪了。
在学生体质问题日益突出的当下,高校应有所作为,尊龙凯时官方入口引导大学生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如发展特色体育项目社团、组织形式多样的运动会等,让大学生实现从“要我运动”到“我要运动”的转变。厦门大学体育教学的经验做法告诉我们,“体育超市”可以让更多大学生爱上运动。“我们拓展学校体育资源,开了这么多课程,让更多学生能喜欢体育课,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上课才有乐趣,体育就有更大可能成为同学们的终身习惯。”
据介绍,厦门大学从2002年就开始试行并逐步推广“三自主”课程体系,即自主选内容、自主选教师、自主选时间,规定大学四年内任何一学期都可以选体育课程,给学生更大的选课自主性和自由度。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厦门大学还拓展了体育课的实用性,将体育课与其他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绑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仅靠体育课还远远不够,厦门大学还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并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推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
“体育超市”不仅是为了让更多大学生爱上运动,更是为了推崇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大学在体教融合方面进行了丰富实践,通过丰富的体育课程吸引学生热爱体育,通过精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通过高水平运动队的引领示范提升体育影响力,以体树德、以体增智、以体育美、以体促劳,让体育成为更多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更多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蔡元培先生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陈嘉庚先生曾指出,“提倡体育,恢复国民健康为振兴教育的先决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绝不能成为“脆皮一族”。各地高校不妨学习借鉴厦门大学“体育超市”“体教融合”等经验做法,发展丰富普及度较高的体育项目、深化开展本校特色体育项目、拓展实用性与体验性体育课程、创设“体育第二课堂”等等,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泉州文明网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