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一步确立,高校的体育工作(含专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为了宣传体育,动商研究院从2024年3月29日起,陆续推送各高校官方网站公开发布的“体育部简介”(体育学院、中心、系简介),以飨读者!
中山大学体育部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31人,高级讲师3人,专任教员7人,讲师26人,教员4人。教师队伍中,取得博士学位教师14人;“百人计划”引进人才7人,奥运冠军4人,世界冠军1人,国际级健将6人,国家级健将20人;国际级裁判员5人,国家级裁判员8人。已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及训练水平较高,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中山大学的前身之一岭南大学是办大学的先驱,也是西式运动的先锋。
清末,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岭南大学就开展了足球、网球、棒球、田径、游泳等体育活动,强调体育培养人格的重要作用,岭南大学多次获得广东省运动会的团体冠军。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中,体育始终占有突出地位,并与他的革命思想和斗争实践密切结合。戊戌变法时期所形成的“强兵、强种、强国”的体育思想,被孙中山接受。孙中山认为:“此剧烈竞争之时代,不知自卫之道,则不适于生存。”要国人重视体育,“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孙中山先生早年的体育思想“尚武精神”、“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成为他复兴中华的理想之一,也影响着中山大学体育传统的形成。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中山大学学生黄英杰、叶北华、黄记良三人参加了田径、足球比赛,是中国奥运的先驱之一。其中,黄英杰是农学系学生,田径110米 高栏,成绩16秒。他此前最好成绩是15秒7。叶北华、黄纪良分别为国家队足球边锋,足球守门员,与当时的中国球王李惠堂一起叱咤风云。
1952年广州高校调整,中大校址由石牌迁至原岭南大学所在地——海珠区新港西路157号。
体育部原称体育教研室,首批教师由中大、岭大、广大、文理法商、华南联大等高校合并而来。
自1952年至79年体育教研室一直隶属教务处、编制不定。80年开始由一名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体育教师定编47人。89年英东体育中心建成,体研室分为两部分:体研室本部仍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主管;英东体育中心则由分管后勤副校长主管。91年重新合并为体育教学研究部,由分管教学副校长兼任部主任。四位副主任并列分管各项工作。93年成立新班子,即一个班子三块牌子(92年成立中国大学生(中山大学)体育训练基地),仍隶属分管教学副校长主管。96年换届改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主管。2000年换届隶属教育学院,成立体育教育系。后学校撤销教育学院建制,以原教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为基础成立体育部,体育部成为中山大学直属的二级学院。
文革前,体育课属考查课目:只记合格或不合格。体育教学用自编大纲,以介绍运动项目为主,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期末则选择其中部分项目进行考核。规定教师每周集体备课一次,集体锻炼两,同时展开学习苏联经验活动。开始有人尝试体育课四部分教学模式。57年我校派出一名教师参加教育部第一次统编高校教学大纲工作,同年我校推行新大纲,掀起学习,执行新大纲,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高潮。体育课程实行按学生体能分班,设立体强班,普通班和体弱班,实行严格的课四部分结构的教学模式。每完成一单元教学即对学生进行一次测验。课的任务更为明确,即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进行道德品质教育。集体备课时个人写教案是雷打不动的制度。备课中特别强师示范动作的规范,重视保护帮助方法的研讨。这时期体育教学大纲特别强调以田径和体操为基础,共占大纲时数的60-70%,球类、武术、游泳、活动性游戏只占一定比例。
1959-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体育课停上,同时开展教育革命,反右倾运动,我校在酝酿新的体育课教学大纲。
1961年我校体研室全体教师到鼎湖山教工疗养院集体编订新的体育教学大纲。大纲最大特点是:
③开设二年级专项课,包括简易潜水、游泳、体操、篮球、足球等项目,学制一年。
新大纲推行的同时展开观摩教学和公开教学,让市内同行来校看课和评课,使教学规范性和质量得以不断提高,涌现一些公认的优秀教师。
1966-1971年文革期间体育课停上,教师下干校锻炼,体育场地随即荒废。
1971年大学复办,招收各单位免试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学员间年龄差距大,文化教育基础差异大,百废待兴,只能一边恢复体育场地,一边编制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的规范性靠各教师自觉维持,上课内容朝令夕改是经常发生的。
1979年全国高校体工会议在常州召开,重新修订和颁布全国统编体育课教学大纲。
1980年开始我校由一个年级做试点,试行一学期选一次的选项课(不得重复选修),同时设立体育差生班,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未达标的学生学习,也设立保健课,在此基础上84年开始实行四年不断线的学分制,正式成为三阶段教学模式的典型学校。
2000年由于三四年级的考核和管理的问题正式撤销高年级体育学分。转向抓现代化教学管理,一年级直接选项,进一步完善体育差生班教学改革。
我校体育课程先后在91年健美操课程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94年我校体育课程被批准为校重点建设课程,96年通过审批获校优秀课程。1997年,林永升教授的十年磨一剑获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00年,石宏教授等5人的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拔尖人才获中山大学第四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目前设有公共体育课,4学分。包括体育选项课(为一、二年级学生开设)、体育俱乐部课、体育保健课(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的学生开设)和体育素质班(为一年级身体素质特差生开设),选项课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武术、散打、艺术体操(女)、健身(男)、健美操(女)、体育舞蹈、游泳、击剑、棒垒球等15个项目,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
体育部主要承担学校公共体育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与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此外,它还负责学校的课余训练、群众体育和科学研究的工作。
体育教学 公共体育课是学校的精品课,曾多次获得学校、广东省、教育部的优秀教学成果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逐步成为本科教学的特色专业,培养的具有体育管理“复合型”人才,已经培养了奥运冠军孙淑伟、杨景辉、劳丽诗、罗玉通等著名运动员学生。
训练与竞赛中山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高校,重点运动项目是田径、游泳、排球、击剑,是教育部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中国大学生击剑协会主席单位,多次被评为全国高校体育教学、群体、业余训练先进单位。中山大学已连续三届在全国大运会上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校长杯”。
中山大学各校区有丰富完备的体育场馆和设施,主要用于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群众体育活动。
体育场馆在教学时间主要用于体育课教学,课余时间用于群众体育活动,各院系可提前到体育系(或校区)体育场地管理部门申请使用体育场地。周六、周日对外开放(收费)。
广州南校园英东体育中心,包括英东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网球场、综合球类场、游泳场和管理办公楼。
广州东校园体育场馆位于东校区中部,体育设施包括:田径场、足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棒球场、垒球场、游泳场、健身房、艺术体操房、力量训练场、水上运动基地、多功能综合体育馆等场馆组成。
珠海校区风格独特的体育馆采用天然基础及钢拉索结构,外墙采用彩色压型钢板,屋面则是大跨度彩色钢板,总建筑面积将近9000平方米,场内全长120米, 宽70米。馆内设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为校区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体育训练、竞赛场所。另有足球场、田径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