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发展地位的不断强化,体育与健康学科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体育课程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更新迭代,改革的关注点越来越聚焦,改革的方向性越来越明确,课程育人的价值导向,在课程改革进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对此,找准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把好方向标,使好助推剂,体育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的同时,必将带来学校体育高质量、体育教师高水平、青少年学生高素养的发展。
时代新人是党的教育方针要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标准指向,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创造性。所谓“育新人”就是要培育时代新人,而“新”体现在更具时代性特征、发展性潜能和创造性力量。体育课程改革约每10年1个轮次,每次改革都提出明确的方向,每次改革使得体育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都更趋于完善。新时代,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同样符合改革的规律性,且更加凸显改革的时代性。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明确提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体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不可或缺的学科教育,也是逐渐走向五育正中央的重要一育,体育的育人方向与育人效果不仅决定着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还体现了体育学科的成熟程度和价值追求。
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之所以聚焦时代新人的培育,是因为时代新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在以体化德、以文化人方面,始终作为体育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体育课程的发展最终聚焦在人的发展上,体育课程的改革无疑最关注的是要推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改革。新时代人才的培养标准逐渐得到优化,不仅仅只是专业性的发展与促进,更重要的是人的责任与担当的强化,是从个人到集体再到国家的热爱与奉献,新时代的人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体育与健康学科在全面育人的过程中,自然把“育新人”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弱化对时代新人培养的重视,学科育人就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因此,育时代新人无疑成为了体育学科课程改革的着力点,源于育时代新人而创新理论,奔着育时代新人而具体实践。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将何去何从,从教育改革的大趋势看,“一体化”改革越来越凸显其时代特征。2018年,体育学科与诸学科同步建设“一体化”课程,自此“一体化”便成为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标。那么,为什么体育学科走向了“一体化”改革之道,对“一体化”的把握程度,决定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质量。所谓体育课程“一体化”,是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综合体现,是体育课程更加系统、完整和富有逻辑,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聚焦“以人为本”。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指向“一体化”,聚焦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明确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关键要素的培养,提出了“教会、勤练、常赛”的具体要求,力求打造“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新样态体育课堂,更好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学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之所以明确“一体化”的改革方向,主要是体育课程缺乏系统建构,尤其是与大中小学(幼)各学段应该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缺乏明确而系统的规划有关。学科逻辑未能突出、实施效果受到影响,学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自然存在缺失,部分学生未掌握1~2项运动技能、不喜欢体育课、未养成运动习惯等现象仍存在。为破解衔接难题,提升教育质量,系统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理论体系、全面建立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一体化”推动改革是新时代体育课程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期待,也是广大一线教师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
体育课程改革要落到实处,必定会涉及组织方式的变革。学校体育以往开展的教学组织形式是自然班级授课制(也称为行政班级授课制),其优点就是便于组织,无论是学校排课还是体育教师上课,与其他学科课程组织形式相同,学校和教师会省去较为复杂的组织流程。然而,常规的自然班级授课制(或行政班级授课制)劣势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难以引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落实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要求,因为,自然班级授课制大多采用“大统一”的教学内容、“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喜欢的是什么运动、分别习惯于哪种学习方式,难以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学生对自己喜爱的、需要达成的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难以实现。自然班级授课制难以满足每名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需求,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同时,学生对某项运动的学练时间有限,掌握1~2项运动技能的目标也就难以达成。因此,新时代体育课程在教学组织方式上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走班制”是20世纪初就提出并尝试在课堂上开展的教学组织形式,“体育走班制”是基于学科特点从“班文化”走向“队文化”的特殊组织形式,“体育选项走班制”在“体育走班制”的基础上,限定了走班方式是基于项目的选择而走,突出了2个同等重要的环节,即“选”与“走”,走班是基于所选项目而走。之所以明确选项走班,主要是考虑每名学生的运动兴趣存在明显差异,不仅男女生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所喜爱的项目也存在显著差异,即便是同一性别、相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对运动的热爱也并非完全相同。因此,突出选项,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在设置可供选择的项目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爱好的广泛程度,尽管学校所能开设的运动项目不可能完全满足每名学生的运动需求,但“体育选项走班制”要比按照统一内容安排的自然班级授课制更体现“以人为本”,更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走”的方式除了需要按所选项目的“走”,还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技能基础,所以,就学生而言,最终“走”到了哪个新班级,是由兴趣爱好和运动基础共同决定的,即在按项目分类的基础上,还要按原有技能水平分层,这样就更能凸显“体育选项走班制”满足发展的新的组织形式开展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值得进一步明确的是,并非所有的学校都能实施“体育选项走班制”,也并非所有学校都不能实施该创新组织形式,那么,具有什么条件的学校才更容易开展“体育选项走班制”呢?具备开展“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的学校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数开齐、开足体育课,《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首次规定:“中小学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这意味着凡是都能达到对应的开设4、3、2节体育课的学校都可以尝试“体育选项走班制”,因为“体育选项走班制”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课时,只是班级人数多少、学校场地器材类型、体育师资力量、设置的选项类型、一起“走”的班级数量、所分的班级技能层次不同而已。但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能否开展“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与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有关,即能否支持、支持力度大小决定着是否能够开展此项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学校领导尤其是校长要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学校体育发展,积极推进“体育选项走班制”,全方位发挥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助推作用。
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以“育新人”为着力点,以“一体化”为方向标,以“走班制”为助推剂,必然能将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落细、落实、落全,也必将推动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促进。
作者简介:于素梅,教育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声明:本文内容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独家特约稿件,如有微信公众号等其他网络媒体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个人转载,请直接转发。
本文引用格式:于素梅.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的动力源[J].中国学校体育,2022(4):2-3.
32 构建以提升运动能力为核心的田径运动大单元教学(谭步军 侯艳 陈英 李源颖)
41 以赛课机制改革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的实施策略(屈明 王良 姜远强 李小强 钟德明)
67 基于省情创新体育教研模式 助力广东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肖建忠 赵云峰)
1.地址汇款;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西路8号院上地科技大厦4号楼602;收款人: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邮编:100085;附言:中国学校体育或校园足球(如需发票,还请注明);
2.微店:;3.邮局订阅,《中国学校体育》杂志邮发代号:2-438;《校园足球》杂志邮发代号:82-672。尊龙凯时公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