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提案

  中国正在经历着强国富国道路上的关键时期,在完成粗犷式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后,后续发展的动力将来自于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高校在这个过程中将无疑承担着重要角色。一方面要为社会持续培养输送创新型人才,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开发科研成果的职责。但是在这样一个关键背景下,我国高校的现状和发展模式确实令人担忧。

  一是高校年轻学者和教授英年早逝,而且数量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据资料统计,仅2000—2005年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系统就有135位教授死亡,平均年龄53岁。近些年来此类信息更是屡见报端,而且年龄更趋年轻化。究其原因,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是罪魁祸首。

  二是学术腐败严重。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打击和挖掘力度,但仍然问题严重。对于当事人我们当然不能姑息,但是国家科研项目申报和预期目标的不科学和浮夸等不合理现象,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科研是有偶然性的,并且很多时候是要建立在多次失败的基础上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结果只能是催生更多的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并使国内的科研环境陷入恶性循环。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论文发表总量已经达到世界前十位,但是其影响因子却在世界百名以外,此外,我国的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仍然低于10%。这些都无形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

  三是高校“重科研,轻教育”。目前国内多数一流高校纷纷打出“创办国际知名研究性高校”的旗号。试问,如果高校的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科研上,那么高校“教书育人”的社会职责如何履行,谁又来为我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培养输送创新型人才?更糟糕的是,教授纷纷以“科研成果转化”之名“下海”办企业,学生纷纷变相成为导师的廉价劳动力。高校也就不再称之为高校了。

  一、研究和设置更加科学的高校教师的评估机制,重视他们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更加轻松和愉快的环境下履行他们的教育职责,以及发挥个人的科研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育”和“科研”真正拥有“人”的基础。

  二、对于学术腐败问题,一方面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从科研的本质特点出发,以更加务实和客观的态度设置和评估科研项目。专家组成员选拔时需要做到更加公平和透明,因此应当考虑一定比例的独立成员,例如聘请相同领域的知名外国专家。还可考虑在学术科研领域试推行学术信用度,并终身陪伴科研工作者。

  三、限制高校中“重科研,轻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模式。将高校重新定位到以教育为主,以科研为辅的模式上来。重新研究高校的发展经费来源问题,避免高校不得不通过科研经费来生存的现象。既要解决高校的后顾之忧,同时也要使科研经费能够更有效地使用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而对于高校的科研重点,也应以基础研究为主。把应用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在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和各个行业的重点企业,以实现更明确的社会分工。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