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教育提案汇总:高校教育、科技、教师减负、心理成热门

  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2024年全国两会正式召开。本文根据互联网公开资料,汇总了教育相关提案,根据高等教育类、科技教育类、就业类、职业教育类、教师减负类、校园安全类、心理健康类、基础教育类等进行了分类。

  春远教育,微信公众号,《最新!表关注哪些教育重点、热点和难点议题》

  师培在线教育,微信公众号,《两会教育提案最全汇总:为高校教师“减负”、双一流高校招收对口高职生》

  麦可思研究(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澎湃新闻、新京报、红星新闻、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报》等);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雅安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目前应用型本科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存在很大的困难,而目前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的‘双一流’大学不多,且安排的招生计划数也很少,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初中学生选择就读职高或中职学校。”

  庹庆明指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工业发展需要大量有技术、懂前沿科学的技术工人。国家站在全局的高度,制定了培养大国工匠,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布局。而目前,我国的高级技工缺口达到2000多万,高级技工的人才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

  为此,庹庆明建议,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增加“双一流”大学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的招生计划;各市州、县区教育部门加大对高职本科宣传推介力度,尤其是向优质初中生源宣讲“双一流”大学对口招收高职本科前景和出路,从出口把好生源关;招收对口高职本科的“双一流”大学安排计划时应向对口高职本科适当倾斜,同时加强对高职本科培养选拔模式研究,吸引更多初中优质学生进入职高和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并顺利考上优质高校,实现“强强结合”,为培养出大国工匠奠定深厚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当前,高校在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仍存在不足,例如人才培养质量与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契合度不够高,科学研究主动融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不足,产学研用深度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

  他建议,要统筹把握高等教育规律与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规律,强化高校学科建设内涵与服务面向协同导向,深化产教融合机制;面向优势产业领域和新兴重点领域,进一步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把高校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高校要充分考虑新型工业化人才需求背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对于人才培养,赵长禄建议,出台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企业实质性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与重大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在强化学生基础理论功底的同时,着力培养技术科学的横向交叉、纵向贯通的实践创新能力。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季,有网友调侃称,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个省份的343万名考生,每人出1000元,总共是三十多亿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山河四省”招生,掀起了一场新的网络热潮。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戴彩丽表示,“山河大学”的走红实则折射出全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都面临着人口多,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等情况,这就造成大量本省高分生源的外流。”

  戴彩丽表示,从国家层面而言,建议高校招生政策适度向人口大省倾斜,但地区高等教育的建设水平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内力”。“近年来,山东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逐步加强,不过教育改革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很难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这就需要大家保持好耐心。”戴彩丽告诉记者。

  曾获得“富士康之星·工匠之星”及“成都工匠”的全国人大代表马贵帮建议,有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试办高职本科专业。虽然个人技术顶尖,但是马贵帮深刻感受到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他提到,很多时候尽管企业开出高薪,仍然“无人问津”,招不到合适的人,这牵涉到职业教育体系和社会认知等各个方面。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个问题也在浮现——高级技工人才短缺。”马贵帮表示,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制造业对技术人才有着强烈需求。但是在“重学历,轻技能”的社会氛围中,人们的求学和就业选择受到影响。“我们希望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胜任这份工作,入职之后无缝衔接、快速上岗。”

  马贵帮认为,目前很多企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逐渐增加,但社会对职业技术学校的认可度较低;而另一方面,一部分本科生却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因此,他认为,解决高级技工短缺问题,需要提高技工人才的社会地位,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让有条件的高职专科院校试办高职本科专业。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认为,过去20多年里,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大踏步前进,取得了波澜壮阔的成绩。“制约我们办学质量的硬件条件比如校舍、实训设备等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无论是民办还是公办的职业院校基本已经达标,但是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软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加关键。”

  “普通教育领域的公费师范生已实施多年,并且已经比较成熟,但在职业教育领域里面还没有公费师范生。”因此她建议,建立国家层面职教师资公费师范生政策,实行部省联动机制,建立职教师资公费师范生培养质量体系,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

  许玲认为,当前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途径较少,尤其是在招生指标有限的情况下,招收博士生的高校及导师们往往首选全日制博士生,“职业院校教师在职攻读国内博士学位的路径,有待进一步畅通”。

  对此,她建议,增设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单位,设立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修改现有教育博士点申报条件,补充职业技术教育对应资质标准,扩大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招生指标,以拓宽教师深造的渠道,助力破解高职院校教师群体在职读博的“瓶颈”;同时,要深入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在师资队伍的评价中适当向“双师型”教师倾斜,更突出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实绩。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表示,根据调研来看,民办高等教育办学问题存在以下几个突出方面:一是党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基本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特别是教师队伍仍然是高质量发展面临最大的瓶颈问题和最大短板;三是招生工作不够规范;四是存在一定程度乱收费问题;五是存在“一校两章程”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黄晓娟建议抓住规范管理这个关键点,以规范促提升,从而推动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她具体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继续大力抓好党建和思政工作;二是不断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工作;三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和日常监管;四是深化、细化民办高校改革措施。

  近日,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成绩陆续公布,“上岸”成为网络热词。对此,吴仁彪表示,研究生考试属于国考,但正因为有如此多的自命题单位和科目,所以每年各命题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压力巨大,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分析,各单位自命题考试参考书通常为本单位本科生教材,对外单位考生不公平。其次,自命题科目太多,导致工作量太大,也容易通过个性化辅导泄密。同时,阅卷人全部来自命题单位,容易衍生腐败。“因为各招生单位考卷不一样,自命题初试最大的弊端是不利于调剂招生,也不利于划到全国初试合格最低线。”

  硕士研究生考试怎么考?吴仁彪建议,硕士研究生招生由于有初试和复试两个环节,因此可以适当区分定位。高考既有全国统一命题的,也有各省市自己命题的,保留个性化发展空间,值得借鉴。硕士研究生初试统一命题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做法,比如对硕士学位授权点数在100以上的先统一命题,再推广到50和20。授权点数在20以下占自命题科目数极少,主要集中在军事、公安和新设立的学科专业,可以继续采取自命题方式或多单位联合命题方式。

  复试着重考查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可以开展个性化考试。各招生单位可以在招生简章中公布复试参考书,面试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建议,简化进入大学校园预约方式。朱同玉认为,各方可以协商想办法出主意,既保证社会对大学参观的需求,又保证学校教学生活安全需求,可以找出兼顾的方案,推进大学与社会的双向奔赴,让社会了解大学,同时也让大学的科研成果能够及时与企业进行合作对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就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交建议。他表示,高校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日趋扩大的区域性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需求,应当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与区位优势,充分整合资源,以涉外法治人才需求为导向,秉持协同育人理念,注重多元协作,构建跨学科融合、校内外协作、国内外联动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培养大批“立足区域、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复合型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服务对外交往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需要。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表示,尽管中国职业教育已建立起从中职到专科高职再到本科高职的通道,但职业本科教育无论是规模,还是社会认可度上,均有待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的选择性相较于普通教育体系而言仍有限。

  对此,他建议,大力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地位平等,可以将职业启蒙教育作为教育制度在全国实行,特别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导家长和学生认清自身特点和兴趣,尽早了解自身能力,逐步改变以分数进行“普职分流”的主要手段;

  普通高等教育中要明确包含职业教育内涵,大力提倡并实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尤其在应用型教育中包括工、农、医等学科和专业,这是工程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之核心;

  大力提倡“学职交叉”,广泛发展继续教育,鼓励在职人员继续学习,并在职称、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有机衔接,建设学习型社会。

  此外,樊春海建议,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资历和资格互认,制定国家资历和资格框架体系,建立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与转化的顶层制度设计以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徐玖平认为,运筹思维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规划人生的路径、提升处事的能力,是数智时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本科教育需要重点关注的通识素养之一。目前我国高校运筹思维通识教育指导政策不足;现有的运筹思维教育体系不完善;高校运筹思维培养意识差异较大;运筹思维通识课程教学资源缺乏。

  一是加快运筹思维专项通识教育课程指导政策的制定。组织专家学者对国内外高校运筹思维教育展开调研,制定推进运筹思维通识教育的指导文件,明确运筹思维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让教学有章可循。

  二是大力发展运筹思维通识教育教师培训和教材建设。组织高校设计运筹思维通识课程教师培训计划,建立通识教育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编写高质量运筹思维教材,将运筹思维与ChatGPT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和Python等智能化实践方式有机融合,激发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推动高校尽快建设高质量运筹思维通识教学课程。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及课程团队面向全体学生开设运筹思维主题通识课程,遴选认定一批具有特色的“一流课程”。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动通识运筹思维教育相关课程的数字化建设。通过举办教学研讨会、课程交流分享会等多种形式,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分享运筹思维教学的理念和方法。

  四是丰富高校运筹思维通识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在运筹思维通识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VR、ChatGPT等技术手段,通过问题导向式讲授、启发探究式讨论、非标准答案考试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培养起运用运筹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建议:用高考经验改革硕士研究生初试方式。减少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尽量采取统一命题方式,由学科评议组和专业学位教指委统一选定考试参考书。

  各省市考试院分工协作,负责部分命题工作。降低命题成本,并提高命题质量,解决自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在实行统一命题的基础上,还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允许学生同时申请(填报)多所大学,由大学根据统一考试成绩、面试考查与学生的本科学业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录取,扭转当前考研中存在的应试化倾向。

  全国政协委员曾勇建议:根据全国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近十几年来的规模增长情况,以及居民收入和物价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和标准,以彰显国家奖学金作为我国国家层面设立的最高荣誉奖学金在人才培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标杆激励作用。

  构建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大科学教育”格局,让科学家从学校“贵客”变为“常客”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三中学教师官启军始终聚焦教育领域,关注科学教育发展新动向。今年全国两会,她准备提交《关于多元主体协同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建议》。

  官启军建议,要面向中小学科学教师开展科学素养提升计划,加快补齐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数量和能力短板,优化专业科学教育的师生比例。同时,要变革科学教学的理念与方式,积极开展面向科学素养、科学实践和科学本质理解的实验教学,创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和竞赛项目,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帮助学生形成跨学科的科学思维与视野。

  “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类主体,还涉及师资、教学、资源等相关联的环节要素。”在官启军看来,构建多主体共同投入、协同参与的“大科学教育”格局,既要优化科学教育主体格局,引导企业、社会机构开发科学教育资源,让资源为教育服务,让科学教育流动起来;又要畅通校内外科学教育人才交流通道,引导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让科学家从学校的“贵客”变为“常客”;还要持续优化数字智慧平台,增加科学课、科学教育资源库,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开展真实科学体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并积累经验,让学生经历“从一个问号生成更多问号,并最终变成一个个感叹号”的过程,实现高素质后备人才“基座”更加稳固、拔尖创新人才持续涌现。

  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并配强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提交了一份关于科学教育的议案。其中,对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着墨尤多。

  张大冬认为,科学课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仍然存在,“文科”教师兼职科学教师也并不鲜见,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尚有不足。

  张大冬建议,要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并配强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

  建议学校探索设置科学实验员岗位,提高科学实验的落实率,逐渐消除“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

  一是建立科学教育协同推进机制,确保常态长效。科学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强国建设方面具有关键作用,要不断深化认识,建立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考虑、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财政经费投入、项目规划编制应向中小学科学教育倾斜,为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提供保障。强化科学教育研究的引导性作用,发挥科学家的专业作用,全面提高科学教材编写质量和使用效果。建立和完善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和科技特色学校发展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科学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是加强保障,充分发挥中小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校加大对实验室等科学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为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提供经费保障。加强探究类、体验类课程设计,在条件允许的学校探索设置科学实验员岗位,提高科学实验的落实率,逐渐消除“讲实验”“背实验”的现象。设置专门项目,组织高水平团队在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开展高水平科学课程研发和推广,强化科学思维的培养。加强科学特色学校建设,发挥示范作用。选优配强科学专职教师,提高科学教师编制配备标准,提升乡村学校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三是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力量,释放科学教育社会大课堂活力。大力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中小学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开设夏冬令营,通过联合教研、联合培养,科教融合培养科学教师。强化学校与科技馆的馆校结合机制建设,鼓励科技馆开发面向中小学生的科学课程,开发学生深度参与的科学活动。加强科学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教材等资源共享共通。规范发展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满足学校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利用好新媒体,打造优质科学教育主题节目,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正面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舆论氛围。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提交了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相关提案。

  高金凤在调研中发现,现阶段的小学科学教育与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重视程度不够、科学实验室及实验资源配比不足、科学教师的专职率和专业对口率低、科学教师用书支持性缺失等。

  一是将科学教育资源配供情况纳入政府督导项目。对各省市小学科学教育资源配给情况实施见底行动,同时提交3—5年科学教育资源补给方案并形成任务清单,列入政府督导项目。科学教育资源涵盖科学教室、实验器材、实验员、专任教师及可利用社会场馆。

  二是多措并举稳定和保障教师队伍。现阶段,可以通过“校内转岗、区域培训、校外众筹”等方式充实、优化科学教师队伍。同时设立科学教师初始职业津贴、兼职教师“持续任教奖”,增进专兼职科学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感,激励教师愿意持续从事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条件成熟时,建议将实验员纳入教师职称晋升体系。

  三是建立教师科学素养发展标准。借鉴发达国家科学教育经验,教育部、科技部协同建立教师科学素养发展标准,明确科学教师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为现阶段基层学校选聘专兼职科学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协同推进各科教师在科学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四是编写促进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系列用书。教育部协同科技部,组建科学家、高校教授、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编写开发能够支持、促进教师科学素养提升的用书。

  五是以信息技术赋能科学教育。学校教育应该担负起责任,以信息技术赋能科学教育,构建科学教育的未来课堂和支持、激发学生创想、创造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以“一生一档”的适性评价、容错机制,营造人人想创造,个个能创造的氛围,鼓励孩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从长期趋势看,各行各业对掌握人工智能基本技能的人力需求正急剧增长。以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实际技术水平来看,特别是在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

  因此,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将成为我国产业持续升级的关键因素。”他建议,将人工智能素养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内容,设置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同时将相关内容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

  从基础理念到简单应用,全面激发中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大力推进高校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建设,同时支持大型科技企业和教培机构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今年关注科学教育和大学生就业问题。他表示,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创造能力,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科学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孩子,校内教育应该更多样化,另一方面动手实践是关键。同时他希望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找到心仪的岗位,因此他建议所有单位都能拿出一些岗位给大学生用于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建议,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企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崔雪琴代表建议,设立专项补贴和奖励政策,对招聘一定数量大学生的农村中小企业给予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其招聘大学生的积极性。对到农村中小企业工作的大学生,提供一次性就业补贴或持续的生活补贴,解决大学生在农村就业的后顾之忧。

  崔雪琴代表还建议,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项目,帮助大学生快速适应农村企业和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校企合作,搭建实习实训基地,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了解并参与到农村中小企业实际工作中,增强其就业意愿。

  “还要关注大学生在农村中小企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崔雪琴代表建议,设立职业指导和成长计划,鼓励并资助大学生参与农村创新创业项目,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带动农村产业升级。

  本次全国两会,一份联名提案《关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确保就业充分》有10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签名。委员们建议,从3个切入点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体系。

  联名提案提到,以四川为例,2024届高校毕业生将达65万人,同比增加4万人,增长6.5%,高于全国4.7个百分点,规模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时叠加中职和技工院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预计新进入劳动力市场人员将突破100万人,就业压力持续加大。

  多名委员建议,要壮大就业承载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注重产业类型和产业结构合理布局,推动构建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质量和数量同步增长的良性格局。

  “2023年一次调研中,超过四成受访毕业生倾向于在国有企业和党政机关就业。”联名提案提到,当前,人力资源素质与市场需求不适应,高校毕业生存在“缓就业”“慢就业”现象,升学、体制内和大城市就业意愿热度不减,建议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等教育与市场深度融合,把人力资源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

  切入点三:协同,建立高校毕业生数据共享机制,拓宽大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通道

  推动部门信息数据共享方面,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建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教育部门间要建立高校毕业生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提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效率和服务精准性。“可活用新媒体建立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增加对紧缺岗位的认知度。”张建明表示。

  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李正国建议,高校、政府、企业、基层、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都应重视对青年人,尤其是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以不同层级、多种方式、全方面地提供更多的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协助其了解市场需求和就业趋势,制定合理职业规划。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将提交一份题为《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动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提案,建议恢复和重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以技能专业性为基准的职业资格分类管理机制。

  第一,恢复和重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以技能专业性为基准的职业资格分类管理机制。

  第二,加快构建“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建立职业资格与职称对应关系,技术技能型人才取得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即可认定其具备相应系列和层级的职称。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表示: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师生比是一项根本性机制。建议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动态调整优化生师比,比如每10年调整一次。标准的核定应该根据该阶段的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增减情况以及教育发展形势等。

  因此,建议小学生师比由过去的20:1左右调整为13:1左右,初中生师比由过去的13.5:1左右调整为8:1左右。这样的发展方向可以促进中小学告别“大班额”,走向“小班化”,教师有更充裕的时间研究孩子,更从容地和孩子们相处,一起进行实践类学习,促进孩子们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因材施教。通过调整生师比,将从根本机制上常态化全方位解决教师的工作负担,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提升学校的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贵云在湖北、湖南、河南、甘肃、贵州、重庆等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的专题调研发现,中小学教师不仅承担了教育系统内部的各种检查、评比、打卡,还承担了大量其他部门的反诈、反腐、信教情况统计等任务和一些创建类工作,门类可达10余种。“有老师反映现在的检查标准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评价标准非常繁琐。准备的纸质资料堆积如山,因为每件工作都有留痕,导致有填不完的表格,写不完的材料。”

  1、完善学校非教学任务准入机制,非教学事务进入校园必须经本地教育领导小组批准并向全社会公示;

  2、健全监督机制,建立非教学事务进校园举报电话并向全社会公布,对查证属实情况的责任人进行处分;

  3、开展学校非教学任务问题专项整治。一方面,整治校园问题,严格限制各类考评事项;另一方面,整治不合规定的摊派任务和责任人。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带来了一份“有效利用大数据平台统筹安排,为基层减负增能”的提案,其中提到“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行政压力,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蒋胜男表示,许多中小学教师每天最大的工作不是教书育人,而是要完成各种“保险、防诈、安全头盔、防溺水、美育、竞赛、活动、突击检查、APP下载、打卡、拍照、美篇、公开课等”。有些教师每周参加会议及学习十次以上,每学期数十本台账,根本没有时间提升教学质量、关心中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变化。“教育的领导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轻中小学教师的行政压力,让他们能够专注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同时,我们也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转嫁压力行为,确保教育部门的工作不受外界干扰和压力的影响。”蒋胜男说。

  民进中央也带来“关于减轻教师负担,让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提案,其中提到,建议完善学校非教学任务准入机制,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经批准的督查检查、考核评比、创先争优等活动,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调查测评、网络投票、普查统计、信息填报等活动一律不能“进校园”。提案还建议完善教师评价、申诉、教育仲裁等制度,健全投诉专线、网络投诉等投诉举报机制;深化教师职称制度、薪酬制度改革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陈众议关注教育减负问题。提出了《关于减少和限制教育考评的建议》。他建议,尽快减少和限制教育考评,切实为教师纾困,让教师全心施教、潜心治学、安心科创。取缔各种不必要的考评,把治校权交给校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及教授委员会,实行责权利下放。加强教育立法,杜绝诬陷教师;能用法律杠杆解决的问题,尽量不要通过行政手段干扰正常的教学工作,还校园以风清气正。

  贵州省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冯春林:提出一则建议:《关于探索解决人口结构变化下“教师荒”的问题》,他建议,聘用65岁退休教师,以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教师荒的问题。

  “近年来,为保障学生安全、规范网络金融市场发展,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多项文件,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各类‘套路贷’一时沉寂。但此类网络贷款平台并未放弃对学生群体的渗透,不断‘乔装打扮’、转换形式卷土重来。”全国人大代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南宁研究院院长孙希延建议,强化针对新型“套路贷”的学生引导和打击治理。

  孙希延发现,“连环推荐贷”及一种借“先用后付”储值卡名义非法套现的“套路贷”在学生群体间蔓延,受害人需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赊账购买上述套餐,实际折合年化利率却高达1500%,不少学生深陷其中。

  孙希延建议,强化打击治理网络“套路贷”保障学生安全,一要及时研究当前新型“套路贷”模式,联合教育、公安、金融管理部门,部署开展涉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二要严厉打击以“套路贷”方式针对学生群体实施的犯罪活动,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三要开展全方位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增强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掌握涉“套路贷”学生情况,指导学生摆脱“套路贷”陷阱;四要对利用涉学生“套路贷”恶意炒作、造谣生事的行为主动发声、澄相,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上海市委会主委刘艳表示,要进一步推进基层落实防治学生欺凌,建议尽快扶持和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学生欺凌,从事学生保护工作。

  刘艳认为,为更好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在现有政策制度下,亟需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切实从预防角度防止学生欺凌事件发生。

  为此,她建议,依托大数字技术对学校学生欺凌开展评估,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等政策在学校落地执行。学校应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全体学生的欺凌问题专项调查、统计和数字化评估,并归类整合相关数据,推动中小学建立数字化校园欺凌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上报、技术诊断、主动干预、效果跟进、记录保存的系统化防治学生欺凌程序。

  公、检、法、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积极推动学生欺凌案例数据库建设,及时上传典型案例以便进行数据集成综合,依托大数据技术,匹配不同欺凌场景进行精准干预和应对。同时,由教育部门牵头,与网络数字平台合作,积极开发内容充实、类型丰富的学生欺凌防治课程资源,开发学生防欺凌教育小程序,用于校园防治欺凌的教学。

  刘艳呼吁,尽快扶持和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学生欺凌。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支持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购买第三方服务来防治学生欺凌,经费主要用于为被欺凌学生及家庭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咨询服务、法律援助、医疗养护等,进一步增强第三方社会力量深度参与防治学生欺凌问题。

  刘艳还建议,教育部门可指导学校进一步完善法治副校长(负责校园安全事务)和学生欺凌防治专任教师制度及相关培训,依托专项经费确保学生欺凌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李孝轩:建议审慎推进预制菜进学校,加快建立校园食品安全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三方听证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云南工商学院董事长李孝轩建议,严格执行校园食品安全法律规定,审慎推进预制菜进校园,加强学校预制菜监管,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李孝轩认为,在目前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未取得广泛共识的情形下,对“预制菜进校园”应保持审慎、加强监管。

  李孝轩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严格执行校园食品安全法律规定,审慎推进预制菜进校园。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法定原则,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第三条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定,压实食品监管、教育部门、学校等各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快推动《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与校园食品政策规定有效衔接,切实兜牢校园食品安全底线,维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二是建立校园食品安全听证制度。为学生供应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是校园食品安全的底线。应落实《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规定,加快建立校园食品安全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三方听证制度,把预制菜纳入校园安全统筹监管,把“当餐加工”作为学校食堂管理的“硬约束”,确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可控。

  丁佐宏:预制菜进学校或社区必须审慎对待,建议尽快出台预制菜的全国统一标准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提出:

  第一,要切实保障社会大众对于预制菜消费的告知权与选择权。市场监管部门在执行和监管环节,尽快制定相关落地细则,规定相关餐饮企业和商家必须主动清晰公示相关菜品来源是否为预制菜,零售型预制食品必须在外包装上清晰注明所有配料及所含添加剂,特别是保质期要科学合理。

  第二,在统一国标形成之前,预制菜进学校或社区必须审慎对待,严把质量关。同时,相关部门要增加学生家长代表或社区居民代表的意见听取及投票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保障学生和老人等群体的身体健康。

  第三,尽快出台预制菜的全国统一标准,规范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建议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针对预制菜的生产、运输、认证、追溯等全环节、全链条,制定全国统一标准。同时,将预制菜的加工和销售列入专门的工商经营范围,规范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让老百姓在预制菜商品消费中“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第四,规范预制菜行业的金融扶持和资本运作。由于缺少统一国标的预制菜行业鱼龙混杂,因此政府和行业应谨慎对待相关产业的金融扶持和资本运作。

  有效开展舆论监督,提升饮食安全意识。建议鼓励社会大众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形成预制菜的全民监督氛围,并完善线上的消费者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回应百姓关切。

  全国政协委员郁瑞芬:建议预制菜不得进入学校食堂,推动幼儿园、小学建立系统的食育课程体系,小编本人认为这个提案非常好,在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看来,当前各界针对预制菜行业的讨论,并非拘泥于其存在的意义,而是行业的规范及推广的规模,他认为,当前令预制菜发展陷入困境和行业乱象频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国家统一标准的缺失。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聊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窦延丽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方案,同时加强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队伍配备,设立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并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制定各学段衔接的教材和课程体系,大力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全学段护航学生心理健康。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议从多方面预防青少年抑郁症。他建议,加强挫折型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加强抗压能力教育,教会青少年对负面情绪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从幼儿园开始就应该注重对孩子的心理素质的培训。学校不应以成绩为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更应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全的人格等等。丁佐宏认为,家庭教育要进行调整。一方面,家长应以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青少年,让孩子感觉到温暖和支持。学会给孩子减压,让青少年的身心压力能够放缓。当父母做到真正的从容、理性、“积极努力,顺其自然”,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另一方面,家长要多带孩子开展户外、文艺、体育类活动,预防青少年网络沉迷。

  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序纳入社会医保范畴,大学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全国人大代表、信阳农林学院二级教授郭桂义拟提交《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拟建议加大心理健康管理和诊疗体系的协同,将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序纳入社会医保范畴。

  同时,严厉打击某些社会心理咨询机构虚假宣传、欺骗营销、滥用量表和精神类药物、高收费等行为,坚决取缔不合格机构。

  郭桂义认为,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趋规范化、标准化,但仍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如大学生心理隐患突出、资源整合共享不到位、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均衡等。

  他拟建议大学按照1:500的比例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并保证其顺利开展个人体验和心理督导。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李国华将提交一份题为《关于推动幼儿教育优质发展及普及免费的建议》的提案,建议逐步推进我国幼教从“普及普惠”到“普及免费”。这份提案提出了四项具体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洪明基:缩短当前的基础教育学制,将原本12年的教育周期缩减为9年。

  具体来说,这一提议涉及将小学教育年限调整为5年,初中为2年,高中亦为2年,从而使得孩子们能够在6岁入学,并于15岁完成高中教育。进一步地,该提议还包括将大学本科教育缩短至3年,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19岁时毕业于大学。

  洪明基委员的这一提案基于几个核心目的:普及大学教育、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以及为不那么热爱学术的学生提供更早进入社会、结婚生子及职业发展的机会,从而避免职业生涯的潜在延误。

  洪明基强调,此一改革提案旨在无需增加国家在教育上的额外投入,便能让所有孩子接收到高中教育,并通过取消大专、统一缩短大学学制为三年的措施,逐步实现大学教育的全面普及。这一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全民的素质,还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更多样化的未来路径选择,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早期进入社会都将成为可行选项。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许进:改革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必修课地位。许进认为,在美国,大学毕业生通常掌握3万到5万个单词,在中国,掌握4000个单词就可以通过大学四级考试。为了上重点中学,很多小学生都已经取得了相当于大学英语4级考试甚至更高级的英语考试证书。英语教学课时约占学生总课时的10%,但英语只对不到10%的大学毕业生有用。成果应用率低,课程设置不普惠。因此,许进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等外语课程不再设为与语文和数学同等的主课,增加音乐、体育和美术“三小科”素质教育课程占比;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的科目;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加非官方的各种外语考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提议,将高考时间调整到6月的第一个周末,而非固定的7日、8日,这将缓解很多家庭和社会现实问题。

  吴仁彪表示,以往高考时间固定在每年6月的7日和8日,如果这两天不是周末,很多考生家长会请假专门陪孩子参加高考,另外如果考点离考生家较远,由于担心堵车耽误考试,家长一般会在考点附近住酒店,这无疑会增加考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同时,为了保证广大考生能按时参加考试,城市一般会采取交通管制措施,这会给其他市民的出行带来困扰。因此吴仁彪建议,以人为本,对高考时间做微调,此举不仅必要,也是可行的。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建议,制定出台《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鼓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生命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及继续教育。

  朱永新认为,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环境的复杂,使未成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目前,生命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情况比较严重。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导致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

  因此,要利用推出生命教育线上教育资源库、客户端APP、智能学习终端等,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生命服务模式,共同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氛围,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导向。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在两会上表示,“不建议普通孩子学奥数”。

  袁院士认为,奥数只是极少数孩子去学的,不适合大范围学习。的确有一些非常有天赋,对数学非常热爱的孩子,这些孩子才应该去学奥数。大部分普通孩子不应该去学奥数。

  特别不喜欢数学的孩子学习奥数,可能会把学习兴趣搞没了;对于普通孩子,没必要去学习那些怪怪的、奇特的技巧。

  全国政协委员、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准备提交《关于将“非遗”充分融入学校美育课程体系》的提案。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