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法学院:“法学+”涉东盟高端法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结硕果

  近年来,广西大学法学院立足广西特位优势和法律实践需求,创新涉东盟法律实践人才培养,结合广西大学涵盖小语种、经济贸易、信息技术等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背景,通过重新认知学科特点,基于全球视野,立足需求新趋势,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形成了新法科引领的“法学+”涉东盟高端法律实践人才培养创新成果,即适应法科和外语、经济贸易、信息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新理念,适应“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国—东盟贸易区升级、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建立和持续推进所需求的涉东盟复合能力人才培养新模式,适应区域国际新格局情境的多学科教学要素融合新路径并立足中国实践的专业评估新标准,取得了丰富成果。

  在现有国内外相关育才经验基础上,广西大学法学院通过创新涉东盟复合型法律实践人才之培养模式的方式,综合运用实践教学、语言训练、信息技术、改革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平台,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手段,有效解决了法系与语种混杂、法律事务纷繁复杂、大学生普遍低龄缺乏阅历经验、法律与外语等多学科知识在有限学制内难以充分习得等教学问题:法学教育因应社会需求不足的“重产出,轻供给”;法学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的“重理论,轻实务”;法学教学内容国际法占比不足的“重国内,轻国际”;法学教学缺乏适应涉外法律事务纷繁复杂瞬息万变规划和创新、教学资源力量薄弱问题。

  通过“法学+社会援助”的方式,创设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直接面向社会,处理案件,为提供法律服务,培养学生的运用法律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法学+外语”专业班级,培养既懂法律又能说外语的涉东盟法律实践人才,解决会法律的不懂外语、会外语的不懂法律之专业困局。开展“法学+地方立法”服务项目,由大学生和研究生参与地方立法调研、条例草案起草、立法后评估、合法性论证等立法服务,服务于地方立法,锻炼涉东盟立法能力;加强“法学+实训”能力建设,与法院、检察院、人大常委会、律所共建实训基地,相互派遣师资和挂任领导职务,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创新“法学+诊所”等教学手段,诊所课程通过诉讼过程和内容的实际展开和体验,让学生了解理论课堂所学的知识理解的对错,并进行纠偏;同时,也了解所学知识与司法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之间的差距,并自学补齐,从而形成完整且能适应司法实践的知识体系。进行“法学+涉东盟科研研究”,强化团队能力建设,建设稳定而高素质的涉东盟兼职教师团队,显著加强涉东盟法律方面的师资能力建设。改革“法学+涉东盟课程”体系,在16门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外,有针对性地增设契合现实迫切需求的国际法课程、涉东盟法律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确保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与不间断。

  通过以面向东盟为中心的涉外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了“国际型、特色型、职业型、研究型”的涉东盟高端法律实践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并践行能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涉东盟高端法律实践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法学+社会援助”“法学+诊所”,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与内容,打通了学与用的隔阂,使学生真正明白学有何用,实现学以致用;通过“法学+外语”整合涉东盟法律教学资源平台,创新了院内外一体化办学模式;创新了涉东盟高端法律实践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以本科教学为重心的涉东盟高端法律实践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制度,如构建“课堂教学——实践基地——学术创新平台”三位一体的涉东盟高端法律实践人才立体化培养模式。

  成果按照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培养的人才培养规律,以大学生法律援助为起点和平台,结合外语能力培养,进而过渡到涉东盟法律职业能力培养,经过不同阶段的分层次培养提高,具备直接从事涉东盟法律实务的能力,培养了一大批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涉东盟高端法律人才。具体表现为:以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为平台,培养了一批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职业型、研究型的“法学+社会援助”的涉东盟高端法律实践人才;践行法学与外国语学科融合,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特色化的“法学+外语”高素质涉东盟法律人才;坚持立德树人,德才兼备人才培养效果明显。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育人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学生在学术科研、学科竞赛和文体竞技等方面成果丰硕,涌现出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充分展现了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大胆创新、勇于开拓的良好精神风貌。其中,多位同学发表了高水平科研论文,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我院学生团队在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宪法知识竞赛荣获二等奖、2020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二等奖、广西大学第九届研究生辩论赛冠军;2021年4月18日结束的2021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中国,广西大学代表队(赛队编号:2161)荣获全国一等奖,以及全国“最佳辩方律师书状奖”第一名、“最佳检方律师书状奖”第一名、综合“最佳书状奖”第二名、全国“最佳政府方律师庭辩奖”,陈思梦同学另获“政府方律师十佳辩手”荣誉。另外,有一批优秀的校友在法官、检察官、律师、教学科研等岗位上从事涉东盟法律事务,为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持。

  高素质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的驱动下,教学团队建设、师资能力提升、课程创新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条件、服务国家与社会需求等方面取得突破,为高素质涉东盟法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形成快速迭代与开放共享的多学科教学要素集成性创新。

  涉东盟教学团队与师资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显著加强涉东盟法律方面的师资的能力建设,近年来,该院引进了聂资鲁、汪太贤、高一飞、梁建新、许光耀等高水平人才,并与老挝最高检察院和老挝国立大学,达成了系列合作协议和意向。

  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涉东盟课程创新取得新突破:近年来,该院面向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开展以面向东盟为中心的涉外法治教育,并以提升专业能力的涉外常规比赛为抓手,组织学生参加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ICC)、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辩论赛等。

  东盟实验实训技术条件与教学手段取得新突破: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在广西大学法学院1楼、4楼整层建设了证据学互动式实验教学示范平台、法律援助诊所实验教学平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训中心、模拟仲裁实验室、模拟调解实验室、模拟法庭等实训中心。

  涉东盟服务社会和国家需求方面取得新突破:集合教育资源和智力优势,响应社会和国家涉东盟事务的服务需求,积极通过“广西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广西教育法治研究中心”等智库/科研平台,为涉东盟的政策法规和战略规划制定建言献策。

  广西大学法学院现有一个法学本科专业,为国家“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2个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龙头,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的较完整的法学教育体系。目前,广西大学法学专业已成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和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拥有两个自治区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教育法治研究中心、广西民商事法律研究中心)和其他多个自治区级、校级科研教学平台;国家级“复合型、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基地3个、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法基地1个。已形成了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民商法学与刑法学等四个稳定学科方向,其中在涉东盟廉政法治、中国—东盟自贸区法制等领域形成了研究特色,取得了中国—东盟视野下的国际规则重构与引领、生态环境治理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延伸问题研究等一系列涉东盟的标志性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