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新春佳节就要来临,今年春节,您不妨走进博物馆,看展览、赏文物、品美食,感受别样的年味儿
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破纪录地展示近千件文物,恢复多种昔日皇宫年节习俗,首次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充满喜庆年味的紫禁城。
在午门正楼和东西雁翅楼展厅,“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特展,共展出文物885件(套),以“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全面展现清代宫廷过年习俗。西雁翅楼“祈福迎祥”展示的是过年不可或缺的节物,不仅包括岁朝图、宫灯等富于宫廷特色的器物,还可以看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皇帝书写的福字。
为展示皇帝与宗亲、后妃分别宴饮的场景,展览参照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膳底档的记载,仅还原这一场景,就动用了100多件文物来呈现宗亲宴上的金龙大宴桌壮观场景。此外,在整个紫禁城开放区域,都有按照清宫旧俗复原的年节装饰道道宫门张贴着年画和春联,长长廊庑悬挂着各色宫灯观众只要走进紫禁城,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2018年11月,备受关注的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虎鎣”回归祖国,并由国家文物局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春节期间,“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首次亮相。经专家研究鉴定,“虎鎣”为西周晚期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虎鎣”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多方面工作,推动“虎鎣”追索返还祖国。4月底,境外买家表示愿将“虎鎣”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文化和旅游部的直接领导下,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虎鎣”的鉴定接收工作。11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终于安全顺利地将“虎鎣”运回北京。
本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鲜有的以单一文物为主题策划的主题展览,全景式展现了“虎鎣”本身的器物特点和流传历史。
作为讲述和展示中国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窗口,国图结合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馆藏资源,借助线上线下平台,策划推出了一系列春节活动。
国图自2010年以来,已经连续8年在大年初一举行馆长拜年活动,今年2月5日上午9时,馆长及相关负责人还将在总馆北区二层大厅迎接己亥猪年首批读者的到来,向读者拜年、致以新春问候。
2月4日至10日《四库全书》库房西侧遮光帘将再次打开,读者透过玻璃,穿越时空与文津阁《四库全书》近距离面对面。
自2月5日起,国图将开展“猜灯谜过大年”活动。2月4日至10日每日上午10:00,国图少年儿童馆将组织小读者写福字、画门神、画脸谱、做花灯、剪纸,观看新春影片。
除了线下活动,国图还有一系列线日起,国家图书馆将推出升级版的“每日课堂”在线栏目。读者登录国家图书馆官网,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国图的资源和服务。
国图官方微信服务号将正式上线,关注此号可以实现“与实体读者卡的绑定”“二维码读者证生成”“书目查询”“我的借阅历史查询”等功能。
1月30日至2月20日,国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同步发起“经典伴我回家路”阅读分享活动。号召读者在回家旅途中重读经典,分享阅读感悟,形成健康向上的全民阅读风气。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农历己亥猪年,首都博物馆策划了“家和年丰猪年生肖文化”展。本次展览按“生生不息”“风调雨顺”“岁岁今朝”三个单元的结构,选取了首都博物馆六十组件馆藏文物,作为不同时代经济基础、观念形态、情感表达的载体,向观众展示中国历史中多维度的猪文化。
“本次展览注重增强互动性,还加入播放小猪佩奇的英文原片。”展览设计师李光远介绍称,除了体现猪文化的历史传承,在展览设计中通过彩色立体化装置的添加,通过文物、图片、文字说明、场景互动、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展现新时代下的生肖文化。
这是首都博物馆自2008年起,连续第十二年以生肖文化为主题举办“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活动。通过把生肖文化与岁时节令结合起来,为观众朋友打造春节在博物馆里过年的盛宴。
本次展览遴选了50余件带有吉语纹饰的清宫文物,通过对福、寿、喜、大吉等纹饰的展示、解读,不仅可以欣赏到文物的细腻之美,也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字历史。
此次展出的雍正五十大寿时的贺寿御礼矾红白蝠寿纹大盘器形巨大,盘内壁施白釉,中心绘矾红团寿纹及九只蝙蝠纹;外壁施珊瑚红彩,颜色亮丽,留白处装饰三十二只蝙蝠飞翔其上,因蝠与“福”谐音,寓意“福寿”“长寿”。
中国人素有的“喜”字情结使得人们用它代表整个人生中所有的吉祥与快乐。同治十一年(1872年)皇帝大婚,御窑厂奉旨烧造了大量带有“喜”字的瓷器,主要包括餐具和日用器物。此次展出了这批瓷器中的红地喜字大碗和红地喜字盘,配色艳丽华贵,突出了浓烈的“喜庆”主题。
展览还复原了清宫过万寿节时宴饮的场景:在一张填漆描金开光坐龙宴桌上,摆着银镀金寿字火碗、镀金寿字茶托、吉祥如意款银匙等,富有极浓的宫廷生活气息。
本次展览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各类重要青铜文物148件(组),取名“吉金铸史”概因青铜器古时就称金或吉金。本次展览采取科学考古的视角,以“形、花、铭、工、皮”五门为纲,分别对应造型艺术、装饰纹样、铭文书法、冶铸工艺、腐蚀机理五大研究角度,向观众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这一专题的探索视角和科研成就。
作为深圳文博开年大展,展品中可是有不少国宝,包括妇好鸮尊、龙虎纹尊以及天亡簋等商周时期的国之重器,此外还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近年来新入藏的青铜器精华,如子龙鼎、鄂监簋、卫簋、射壶、秦公壶、楚王鼎、王子臣俎等重要器物,还有一些是多年未展出或者从未展出的精品。 (贡晓丽整理)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