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和美家园

  尊龙凯时官方入口湖北省宜都市清江社区就小区改造事项组织居民“围楼夜话”,共同商议。受访单位供图

  县域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层枢纽”,提升县域治理水平,事关民生福祉。自2019年以来,湖北宜昌宜都市坚持党建引领,始终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把群众参与作为第一导向,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创新性持续推进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序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激活城乡管理的“末梢神经”。

  与此同时,宜都市积极践行“共同缔造”的理念,以房前屋后事为切口,激发群众主动参与到清理私搭乱建、拆除违章建筑、改造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等工作当中,推动乡村(社区)建设日新月异、乡村(社区)振兴与时俱进、幸福指数与日俱增。

  “路面平整、环境整洁,小广场、停车场、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同时还建设了居民共享厅‘家’+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是记者日前在宜都市采访期间,走进陆城街道清江社区江家大堰小区所看到的情景。

  很难想象,由6家单位职工宿舍组成的小区,在多年前还是院墙相隔,违建随处可见,管理混乱无序、环境破败不堪……

  2022年在江家大堰小区改造工作启动之初,还有居民存在诸多疑虑:有的居民安于现状,不愿意进行改造;有的则担心拆除储藏室将给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还有的居民对承担改造费用持有抵触情绪……

  为了消除这些疑虑,清江社区以江家大堰小区楼栋长为召集人,以“围楼夜话”议事活动为载体,充分了解居民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意愿。同时,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业委会作用,对有疑虑的居民进行入户政策宣传,引导居民全程参与小区改造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一系列举措,成功解开了部分居民的心结,为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楼夜话’活动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搭建起了联系情感的桥梁,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热情,效果非常明显。”清江社区党委书记刘志雄告诉记者。如今,一场场“围楼夜话”、一次次促膝交流,干群、邻里从相识到相知,心相通了,情更近了,江家大堰小区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开展表现出极高的热情。自“围楼夜话”活动开展以来,陆城街道社会组织建设掀起高潮,居民在组织中找到归属感,持续保持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热情。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清江社区以“共同缔造”为理念,结合以江家大堰小区为试点首创的“五共六合十美”工作法带来的实惠。这样的转变,正是该工作法中“合智”“共谋”的真实写照。

  同时,清江社区还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合心”“共建”。记者了解到,清江社区在江家大堰小区改造上问需于民,建立清单,明确时间安排、资金来源、责任人和居民参与方式;对场所建设、老旧维修等居民自身无法完成的事项,充分组织发动党员居民参与;对乱搭乱堆乱放、公共区域维护等需要居民自身完成的事项,充分组织发动党员居民带头清理规范;对需要居民参与建设过程管理服务的事项,充分组织发动居民当好协调员、监督员、管理员。改造过程中,通过居民及时反映,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齐抓“共管”聚“合力”。清江社区首先健全了“社区大党委-小区大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单元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小区大支部、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业委会成员中党员占比达70%,真正把组织认可、群众信任的人推到“台前”;其次,成立志愿服务总队、分队,广泛组织发动居民群众踊跃参与,齐心共管。同时,建立党员公约、邻里公约、楼道公约等“小公约”,提升共管实效;完善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建设体系,办好“爱心超市”,引导居民以参与共谋共建共管换积分、以积分换物资;设置红蓝榜,对居民参与社区共治晒积分、树典型,大力营造家家争当示范、人人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另外,在落实“合意”“共评”方面,清江社区充分发挥小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建立惠民实事项目监督评议小组,全过程、全流程实施环节、质量、财务、效果“两全四监管”,确保监督全覆盖,打造阳光区务。严格落实物业管理服务制度,强化物业资金监督力度。依托家庭文明诚信档案建设,评选表彰最美党员、最美家庭、最美楼道、最美阳台、最美志愿者等,鼓励对标先进、见贤思齐。

  在落实“合情”“共享”方面,清江社区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共享建设发展成果。共享厅、“家+”驿站、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纷纷落地开花,小广场、小公园、小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次第升级亮相。常态化组织开展活动,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和满足。

  随着上述工作法的稳步推进,最终实现了社区“合和”的目标。如今,社区新了,环境美了,党群关系、邻里关系更亲更近了。陆城街道清江社区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充分践行“三治融合”理念,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共筑仁、义、礼、智、信、勤、孝、恒、雅、和,实现全体居民从“自扫门前雪”到“参与大家事”,为宜都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清江样本”,为社区治理打开新局面。

  诚信是立人之本、文明之根。宜都市以村规民约为核心,以家庭文明诚信档案为路径,构建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在探索基层社会治理中努力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激活基层治理动能。

  如今,全市155个村(社区),已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对全市11万余户家庭建立文明诚信档案,实行积分制管理,将文明守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行为终身记录应用,达成了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为准绳来规范居民行为规范的共识。

  “我们在农村开展大范围调研,充分收集群众反映强烈的村风民俗、邻里关系、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等方面的问题,汇集群众意见和智慧,形成了以村规民约为准绳来规范村民行为规范的思路。”宜都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邓钢英告诉记者。

  那么,如何强化村规民约的刚性约束力?记者来到率先将《家庭文明诚信档案》与《村规民约》创新性“嫁接”之地——宜都市陆城街道尾笔村。

  尾笔村位于陆城东郊,源自陆城的人文景观“三杆笔”之尾笔而得名。该村在诚信档案建设中,将一整面墙壁改造成书架,存放着全村1128户村民的诚信档案。村民扫描二维码,手机屏幕便弹出家庭诚信积分,简洁直观。据悉,该村将文明诚信量化成指标、积分进行管理,将积分与个人家庭利益直接挂钩,将积分与集体股份制分红挂钩,与评先选优等结合起来,取得明显成效。

  “在积分制度执行之初,总有村民对评议结果产生不同的声音,要求拿出评议的依据。事实上,依据就是《尾笔村家庭文明诚信积分实施细则》。”该村党支部书记黄攀虹边说边指向墙上张贴的细则,该细则加分项细细罗列、减分项条条明确,让村民做到心中有数,行事有据。此外,由党员、村民代表、驻村民警、法律顾问等组成的道德评议会负责对每户家庭的道德文明情况开展评审,并定期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在尾笔村每个家庭门前,挂有家庭文明诚信星级门牌,3星、4星、5星一目了然,“门楣生辉”不仅让村民“脸上有光”,还“诚信有奖”;相应的,失信户不仅“丢面子”,还“丢实惠”。自诚信档案建设启动以来,尾笔村有效解决因土地、财产、养老及其他琐事引发的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和谐了家庭、邻里、干群之间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以上事项均记录于尾笔村《村规民约》里,这部“地气十足”、实操性强的村规民约通过逐门逐户走访调研,逐条逐项解读征询,凝结了全体村民的智慧,代表全村村民的共同意志,是全体村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实践中,尾笔村创新“123”乡村治理模式,以完善落实村规民约为基础,以人情风持续治理和文明诚信家庭建设为抓手,以村组干部、党员队伍、乡贤能人为支撑,通过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和最终评判者,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化“外部推力”为“内生动力”,有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完善“四民主三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村议事协调机制,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

  通过建设5个支部微家,尾笔村形成“村-网格支部-党员-户”网格构架,将党的政策宣传、“三农”技术服务、诚信档案评议、阳光大厅议事、矛盾纠纷调解、志愿服务等整合打包进驻微家,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多年前成立的乡贤理事会、红白理事会,在村党委的领导下移风易俗、春风化雨。如今,尾笔村环境整洁了,邻里矛盾减少了,人情风也更“清”了……尾笔村以“共同缔造”理念,为宜都市推动基层治理打造出“尾笔样本”。

  村湾要活起来,归根到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与带动。2017年,宜都市姚家店镇油榨坪村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三类村”,村里无产业、群众致富无门路、村集体资产为负数。

  而今,“宜昌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村”“宜都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人居环境先进村”“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先进单位”等荣誉接踵而来……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姚家店镇抢抓“共同缔造”和“筑堡工程”试点机遇,念好“访、谋、干”三字经,村“两委”广泛发动群众,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是干部与群众携手共建富美山乡治理方式的成功探索与实践。

  如今,走在油榨坪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沁润人心。村里道路平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在该村鲁家湾,可以看到修建的“同心巷”“同心广场”,在为村民议事、休闲提供便利的同时,也记录、展示了该地人居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

  按照宜都市“支部建在网格上”的要求,油榨坪村以“党建引领、湾组治理”为思路,构建起“镇党委+村党组织+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全村划分 6个网格、12个湾组片区,69名党员就近入驻临近湾组,推动党的力量下沉到基层,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湾组片区为半径,辐射性打造若干个“红星湾组”阵地,为群众议事、开展活动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平台,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

  油榨坪村通过湾组会、屋场会等形式,在村民广泛参与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环两心三带四区”村级发展规划,树立“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的发展目标:立足实际,依托本村资源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吸引投资,厚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沃土,创优发展传统特色产业;盘活存量,大力开发闲置资产,努力探索新业态,通过产业延伸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闲置产”变“活收益”。

  在决策共谋上,村“两委”组织开展“书记到我家、润心大走访”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村“两委”组织村民组成施工队,采取“用地群众让、用料就地取、用工自己上”的“三用”模式,积极助力湾组改造、道路建设;群众共同制定湾组公约,建立健全家庭文明诚信档案管理,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治安联防队等自治组织,实现全村600余户村民人人参与共管村级事务。

  为发展经济,该村沿村级柏油路打造以山太子电商农业、沁心出口茶叶、荷花种植、稻虾养殖、传统土榨坊、七彩花海迷宫、传统柴火豆腐坊为特色的农旅融合观光节点,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如,引进七彩花海项目,投资及完善70亩荷花池、300亩油菜基地和知青下乡网红打卡点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集养殖、生产、观光、研学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等,取得良好成效。

  油榨坪村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引进村内能人返乡创业,形成轻工业产业链,积极探索“劳动研学”产业新业态,通过“村委会提供基地、教育机构保障资源、公司负责运营营销”的模式,打造劳动研学实践基地,盘活乡村资源,创造引智引流新节点。大力打造田园民宿、农家美食、艺术乡村、车友会等新发展业态,通过举办春季油菜花节、夏季荷花节、秋季丰收节、冬季年猪节,积极推广网络直播、云商等新商业业态,带动村民奔向富裕之路。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县域美,则中国美。在宜都采访时可以看到,不管是以旧城改造为代表的江家大堰小区,还是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尾笔村,抑或散居于山水阡陌间的油榨坪村,其街头巷尾整洁畅通、房前屋后道路平整,一派绿意盎然景象。

  在一组组记录历史、反映当下的新旧照片对比中,可以看出,宜都市把基层党建创新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用智慧和行动不断印证“共同缔造”理念为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实惠。同时,宜都市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基层党员干部在党的惠民政策下“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工作热情和大胆创新,一项项新理念、新举措凝聚着他们参与“末梢治理”的智慧结晶,为共建宜居家园提供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