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推行“115”模式 筑牢乡村治理战斗堡垒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聚焦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个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农村治理层级多元化、村组管理空泛化问题的破解之道,全面推行“115”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实行组上“一肩挑”、村级一体化、运行五保障,把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近年来,农村普遍人口空心化,村组人数均呈下降趋势,现行的村民小组设置不够优化等问题成为影响农村有效治理的痛点难点。以湘东区广寒寨乡高仓村为例,有村民小组15个,在组域面积恒定的情况下,2019年该村常住人口700人,平均一组约47人;2023年该村常住人口120人,平均一组不足8人,曾经基于人数进行的村组治理模式日益无法满足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基于乡村基层党的领导软且弱化、治理单元多且不合、群众参与少且不愿等困境,湘东区积极探索村组职能改革举措,加快构建基层党组织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新机制,让基层党组织活起来、动起来、强起来。

  聚焦村党组织在组一级作用弱化,村组一级治理单元划分范围不一,农村人口空心化导致的治理人员冗余、力量分散等问题,坚持重构治理体系,全面推行“大组长制”,推进治理单元和治理力量化繁为简。一是优化好治理单元。在厘清资产结构、村组划分、人员构成的基础上,以网格为基准,以便于管理为目标,按照“地域相连、居住相邻、户数相近”原则,对党小组和村民小组进行重新优化设置形成“大组”,实现网格、党小组、村民小组在设置上和数量上高度吻合。第一批33个试点村从原来的229个党小组、616个村民小组、235个网格,调整合并为263个大组,实现了治理单元的进一步优化统筹。二是配备好治理骨干。以党员自荐、村民推荐、村“两委”把关、乡镇审核的方式确定党小组长,并按照法定程序推动党小组长依次兼任村民小组长、村民理事会会长、网格长、志愿服务队队长,由原来的“五长”合并为一个“大组长”,实现组上“一肩挑”。33个试点村共精简村组冗余治理人员649人、约减少62.8%,党员在基层治理骨干队伍中占比提高了17.32个百分点,党在基层的话语权逐渐加强。三是完善好配套措施。制定大组长履职清单,明确4类14项工作内容,让“大组长”干有方向、做有标尺。规范化、标准化打造集网格活动、群众议事等功能于一体的网格党小组驿站66个,并建立“微心愿”墙,由“大组长”认领并完成事项720余件。充分集聚各类奖励资金,按照“钱随事走、多劳多得、兼顾公平”原则确定大组长薪酬,实现所有“大组长”待遇均有提升的同时,干事创业活力迸发。

  注重强化资源统筹整合,将原先分散的队伍、资源、政策等打包打捆、集成放大、优化配置,让乡村治理由“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变为“上边千条线、下边一张网”,实现村级一体化运行。一是坚持一体式共治。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圆心,在所有村全覆盖建设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兰英”“幸福十姐妹”等名人调解工作室,通过平台整合,将原有的平安志愿者、群防群治组织等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推动党员民警兼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组建“法律专家、心理专家、调解能手”三支队伍走村入户,构建起一张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的群防共治“天罗地网”,实现在组级治理人员精简、不增加财政支出的同时,主动参与治理的人员不断增加。二是打造一网式平台。建设“邻里一家亲”基层治理信息平台,设置“应急指挥、问题收集、协调调度、监督督导、分析研判”5个功能模块,整合应急等6个信息系统,实现一网共治。依托手机终端,完善“层级化微信群”联络机制,自上而下建立政务微信群,构建问题“反映一处理一督办一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做到第一时间处置、响应群众诉求。平台自运营以来,累计收集处理各类诉求1万余条,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三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巩固提升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成果,将91项区级审批服务执法权限下放至乡镇,让基层有权管事、有能力办事。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一窗式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四以工作法”,开发“融e办”线上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审批服务减少办理时间、减少跑动次数,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办好。纵深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制定形成村级公共服务事项7大类59项,集中清理20类机制牌子800余个。坚持服务群众“365天不打烊”,推行“头雁清单”制度,通过“三张清单”明职责、“三项机制”促落实和“两个结合”抓考核的方式,把群众反映的亟需解决的工作细化到村组、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切实做到群众有诉求、组织有回应、服务有保障,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聚焦打造基层治理“护航盾”,统一建立支部“旬会”制度、党员联户制度、积分评比制度、资产共管制度,以“五项制度”构建乡村治理的“四梁八柱”,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一是以旬会规范组织生活。全面推行“旬会”制度,每月上旬召开支委会,每月中旬召开党小组长会,每月下旬召开党小组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将“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实行定时、定点、定人,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常态化。依托“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拓展研发动态任务、督查考核、党费收缴等新功能,“三会一课”按时完成率达95%以上。二是以联户拉近党群关系。健全“群众贴心人”长效机制,推行“三长三联”工作法,以500户为一片、100户为一网格、10户设立一邻,组建“片长+网格长+邻长”服务团队,由邻长就近、就便联系10户左右村民,做到宣讲政策到位、民意收集到位、咨询答复到位、诉求解决到位、感情传递到位。截至目前,累计办好群众贴心事1.7万余件,“有事找邻长”已成为群众共识。三是以议事激发自治活力。把“村民议事日”固定为每月“主题党日”自选动作,利用网格党小组驿站、流动议事厅、议事小广场等,组织开展村民议事活动,大到政策落实、小到邻里纠纷,听民意、聚民智,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推行“每月议事、当月落实、次月评议”制度,实现村级事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全闭环运行,已累计解决村民各类诉求7000余件,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最大参与者、最大受益者。四是以评比培育乡风文明。实行党员量化积分考核制,结合党员落实决策部署、开展党员联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等,综合评定党员积分,积分情况将作为党员民主评议、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各类移风易俗活动960余场,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积极组织乡村星级文明户、平安家庭示范户、文明家庭等创建评比,大力推广乡村文明积分银行,全区挖掘选树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典型100多例(个),以身边的好家风感染人、引导人,引导群众向上向善。五是以共管强化风险防控。建立村干部个人重大事项监督制度,出台《村级财务公开指导目录》,对涉及财务收支的相关决议、合同事项、原始收支凭证等明细流水科目,统一规范公开程序、时限,确保逐笔逐项及时公开。出台《村民小组资产联合管理办法》,对组级资产实行村组联合管理,在组级依法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强化对村民小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与监督,从源头上防止村级“微腐败”。

  (一)激活基层“小细胞”,有力提升农村党组织引领力。“大组长制”强化了党小组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不仅搭建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还成为紧密联系党员群众、传达党的声音、执行党的决议的直接践行者,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不出现“拦路虎”“中梗阻”和“断头路”。目前,湘东区基层骨干队伍中党员人数占比超70%,有力提升了党员在基层治理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力,在乡村治理体系中迸发出强大动力。

  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官网登录

  (二)深入群众“朋友圈”,全面增强党务与村务粘合力。探索“党建带村务”治理模式,通过平台共享、资源共聚、力量共治,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组织力、发展推动力、社会号召力。动员全区“大组长”开展连心入户大走访行动,让党务和村务同时下沉到底,重点做好群众需求摸排、慰问关爱、政策宣传、学习宣教等工作,累计收集群众急难愁盼诉求620余件,办结98%以上,“有问题找党员”已成为共识,从而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

  (三)畅通政策“微循环”,有效激活基层治理内动力。实践证明,只有以建章立制的形式贯穿乡村治理的全过程,不断完善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乡村有效治理长效机制,才能保证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湘东区多管齐下为基层松绑鼓劲,先后探索出台《湘东区大组长考核管理办法》《村民小组资产联合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对“大组长”的权责予以明确,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实现“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

  (一)严密农村党的组织体系是优势所在、力量所在。湘东区通过“大组长制”改革探索,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将党的引领延伸到“末梢”。实践证明,只有打破部门壁垒,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才能集聚乡村治理强大合力,以党建引领各方力量协同参与乡村治理,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

  (二)系统推进村党小组改革创新是现实所需、基层所盼。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强化农村党小组建设是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当前农村存在的村级事务碎片化、组级管理力量分散化、党群服务无序化等问题,亟需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机制,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从村党小组职责功能切入口破题。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政治引领作用,才能进一步建强党组织战斗堡垒,夯实乡村治理根基。

  (三)深度搭建党群共治平台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乡村治理的最终目的是共建共治共享,群众的满意度是检验乡村治理成效的唯一标准。湘东区注重加强统筹协调,突出不同层面主体的参与,积极整合资源要素,搭好各类为民服务平台,有效推动村级组织党务与村务融合发展,让党员的身影在基层更清晰。实践证明,只有从有利于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角度出发,集聚乡村治理合力,拓宽乡村治理的渠道,才能进一步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四)配强补齐改革举措是应有之义、责任所在。面对人口空心化、村组管理空泛化、资产监管不规范等乡村治理难点症结,湘东区善于用改革创新办法巧解难题,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以“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通过减负、赋能、增效三向发力,做好村组冗员减法题,答好“大组长”加法题,在破除不适应乡村治理繁杂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树“立”新的配套制度举措,从而焕发基层党建新活力,为基层善治注入“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