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书章和他的儿女们(二)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官网登录夏纪梅是夏老的长女,1950年出生在广州,中山大学外国应用语言学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妇女与性别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外语学院副院长,外语教育研究所所长,教学督导;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专家;国家学位办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评审专家等等。

  同行们称夏纪梅教授是教育界的稀缺“摆渡人”。“摆渡人”就是能够帮助需要的人到达理想彼岸的人。谁能想,这位教育界的“摆渡人”、头顶光环的夏纪梅,在学术精英所必须经历的正规、系统的学科教育,她没有;某一门派传承的标签,她也没有。然而,她却不因此而消极,而是在逆境中拼搏,形成了深入浅出的教育模式。学生们喜欢她的专业知识课,老师们喜欢她的职业培训课。

  18岁那年,夏纪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经过几天几夜海路、陆路、山路的颠簸折腾,终于在一个晚上抵达海南岛五指山山脚下,住进了黑漆漆没有电源的农场生产队茅草房。白天在似火烤的烈日下握锄挖地或挥刀砍割那比人还高的野草,晚上回到驻地还要撬石头、挑百斤重的泥砖,体力活的强度与成年男子一样。多少次,纪梅两手僵硬得连梳头都困难。

  在海南期间,夏纪梅始终以乐观通达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她在开荒地上自编快板诗歌为大家表演,工作之余还教职工唱歌。由于她的才华和能力,她被推选为小学老师。1973年,她又被推荐上大学。入学需要考试,她发挥文科强项,恶补数学和化学,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被华南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录取。

  夏纪梅珍惜在大学校园的每时每刻,每天早晨坚持早读,晚自习坚持听英语录音,寒暑假和周末就到家里请母亲辅导。母亲汪淑钧英语基础扎实,翻译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也是一流,为夏纪梅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然而,尽管夏纪梅大学成绩非常优秀,但当时毕业政策“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她还是被分配回海南生产建设兵团的农场。她失落、沮丧,甚至感到前途一片渺茫,但父亲那不服输的血液在她身上流淌,读书学习和农场劳作,她一样不落后。

  1978年,29岁的夏纪梅辞去县委书记秘书工作,自愿调回当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师。1979年,中山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缺乏师资,经推荐,她调到中山大学,与父母成了同事,开启了新的人生。

  夏纪梅一直想读博士,但母亲建议她踏实工作,把读博时间用在读书、写作、发表文章、积攒实力上。此后的日子里,为了弥补没有读博的遗憾,夏纪梅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尽管正遇婚姻、家庭、育儿等人生必经阶段,她学会了“十指弹钢琴”,轻重缓急把控得当,《人民日报》华南版报道中称她为“多功能杂耍人”。

  在夏纪梅的努力下,她的英语应用水平和教学水平脱颖而出,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1990年,她到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进修,1993年成为国内第一批“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口语考试考官,并成为华南区考官队长;1995年到牛津大学参加国际英语教师暑期培训;1998年被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进行课程研发专题合作研究;1999年,这位“多功能杂耍人”被评为教授,开始了“腾飞”的新起点,学习和研究劲头,哪像是已近天命之年。

  有人评价夏纪梅说,她任教过的课堂可以用时间长度和地理长度计算。时间长度是从1969年开始当小学老师,到2019年还在应邀讲学,整整50年;地理长度是从祖国的天南地北到国外的讲坛上都有她的身影,覆盖了千所院校;她的课堂还有经纬度,除了英语各类专业课,还有“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商务交流”“社会性别差异与沟通策略”“职场精英备战”“教学方法论”“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等近百个专题。

  夏纪梅教授还曾应邀到扬州大学做专题讲座,那是她第一次回到祖籍,特意到了扬州中学。在树人堂三楼,她开心地告诉父亲,“爸爸,我在扬州中学看到你的照片了。”

  夏纪梅知道父亲一直念叨着扬州中学。1931年,12岁的夏书章,第一次乘轮船沿运河到人生地不熟的扬州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时省立扬州中学初中部。扬州中学比他在高邮上过的几所学校规模大了好几倍,还有许多名师。时光已过90多年,可那时在扬州中学就读的情景和收获,夏老一直镌刻在脑海。

  夏书章次子夏纪康,高级经济师,中山大学原校党委委员、校团委书记,现任广东首创新城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夏纪康1954年生于广州,刚出生时,父母都是中大教授,还有两个玩伴大哥和大姐。二哥夏纪善5岁那年因被误诊早逝,他的降生给父母多了一些慰藉,他也多得了些怜爱,起名叫“纪康”,希望他健健康康,平安成长。

  13岁那年,父母不在身边,哥哥在贵州深山,姐姐在海南农场,家里就剩夏纪康一人。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不仅要照顾好自己、生存下来,还学会做点小菜或肉酱,送到寄宿班给妹妹。当他收到海南的姐姐来信,得知她生了病、非常想家时,就立刻把自己当月的生活费寄了一大半给姐姐,自己靠吃面包过日子。

  母亲想去贵州深山看望大哥一家,夏纪康陪她一起坐火车、转汽车再步行,一路呵护母亲奔波;姐姐大学毕业被分配重回海南时,他护送姐姐一起去;妹妹纪慧去北京工作,他也负责护送到岗。

  夏纪康的求学之路和工作追求也不平坦。纪康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市内的一家工厂当了工人。因为多才多艺,不久他就被调出车间,先后到宣传科和办公室工作,接着就入了党,当上了厂办主任。纪康很想上大学继续学习,但厂里强调工作需要,不同意他离开。直到1979年,已经快25岁的他,才有机会参加高考,考取了中山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工作,当了学校团委书记。

  为了适应时代需求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作为中大团委书记,纪康顺势而为,提出了寓教于乐的主张,这让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们激情四射,纪康也迎来了人生一个高光时刻。

  中文系83级邵杰明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中大从学生到老师写了大量的原创歌词,团委艺术教师张晓穗(夏纪康妻子)等负责作曲。那时担任校团委书记的夏纪康非常支持,给予同学们很大的创作空间,几场中大校园歌曲的发布会,也得到了不少媒体的关注。夏纪康还亲自带着录音带前往北京,送给了当时的团,作为学生成果进行了汇报。此后,50多家中外媒体前来采访报道中大的校园歌曲,其中中央电视台专门为此拍摄了一个特辑,引起了热烈反响。

  1988年,国家轻工部500强之一的企业与广东省在美国合办公司,急需英语人才驻外工作。获悉纪康有意向后,立刻邀请他参与并与他敲定工作细节。由于父母都是翻译家,家中的语言交流氛围经常是中英文自由切换,他们兄弟姐妹几个耳濡目染深受熏陶,英语是全家人的特长。于是,纪康辞去中大团委书记工作,只身赴美国,走上了另外一条人生之路。

  《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关于知识分子和干部纷纷下海从商的专题报道,在举例说明时,特别提到过夏纪康。他远离家乡赴美国工作一晃就是7年。

  虽然他在商海打拼,辗转多个行业,但一直保持学习研究习惯。他在各类报刊和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内容包含管理学、社会学、时政见解、青年成长等多方面;他不仅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行政成本概论》的作者之一,且还是副主编。如今他还任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公共治理学院兼职教授、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同学和校友们还一致推他为中山大学校友会校友艺术团团长,他组织的回母校快闪等活动,让一批批校友们找到了当年纯真的感觉,加深了与学校的感情。

  父亲百岁生日宴上,他作词,妻子张晓穗作曲的《贺父亲百岁生日》一歌,旋律优美,歌词感人,深情地浓缩了父亲波澜壮阔的一生。

  小女儿夏纪慧,1960年出生,1981年12月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外语系,先后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部、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全国政协办公厅外事局、中国驻波兰使馆工作;曾多次陪同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接待外宾来华访问。

  夏纪慧没有想到,一走出大学门就成为广州同龄人关注的焦点,起因是她服从组织安排到北京工作。当然,这是当代年轻人无法想象的事:其一,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毕业后国家包分配工作;其二,广州人一般不愿意去北京工作,觉得北京太冷。从未离开过广州的夏纪慧,也不想只身到那么遥远、完全陌生的地方去。父亲知道后说,国家需要人的地方没有人肯去,不需要人的地方大家往里挤,这是不好的现象,分配的计划难以实现,还会影响工作。夏纪慧在父亲和母亲的鼓励下,表示服从分配。

  为此,1982年1月9日的《羊城晚报》在头版发表消息,表扬夏老鼓励儿女到北方去,把国家需要放第一位,同时也把广州名额留给有困难的同学。就这样,在大家的关注中夏纪慧首次踏上离开广州的路,到北京前门东大街10号的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国际部)报到,并在那里工作了16年。

  夏纪慧的岗位是翻译。外事无小事,每一次任务都是一次挑战。她难忘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担任翻译的窘境。那是1982年5月,她参加工作还不到4个月,单位接待了亚洲文化发展论坛代表团。领导为了锻炼培养年轻人,安排她独自参加此活动并任翻译。代表团成员均是宗教信徒,关心中国的宗教政策、宗教地位。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可纪慧对国家宗教情况不熟悉,不少词汇都不会,因而她翻译时十分紧张,只能通过转换词语、大致表达意思。幸运的是赵老精通英语,在宴会席间直接用英语回答了客人的各种询问,使这次交流活动收到预期成效。

  此次经历以后,纪慧明白翻译不仅要有较强的中外文语言的把控能力,还要知国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用心讲好中国故事。

  纪慧最难忘的是1982年8月,第一次参与接待了美国青年政治领袖访华代表团,与其中成员之一玛格丽特成为好朋友的往事。当时玛格丽特的身份是里根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办公厅主任执行助理。来华前,她了解的信息都是西方媒体对华的负面报道,对中国有很深的成见,在访华团中显得有点高冷。通过在中国两周的访问和与纪慧的交流,玛格丽特渐渐对中国实情有了新的认识。

  在广州中山大学访问时,中大副校长、纪慧的父亲夏老亲自接待了代表团。夏老的真诚和纪慧的坦诚,让玛格丽特等一行深受感动。

  纪慧与玛格丽特成了好朋友。两年后,玛格丽特作为助手随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访华。期间,她从繁忙的日程中特意留出时间,邀请纪慧去她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小聚。她恨不得在最短的时间里,让纪慧把中国的发展和变化都告诉她,她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祝福。

  两个月后,纪慧随全国青联代表团访问美国时,玛格丽特给了她特殊的礼遇,邀请她到白宫用早餐。再后来,纪慧再次访问美国时,玛格丽塔还热情邀请她到自家小聚,到玛格丽特所在财政部的办公室参观。

  为了讲好中国故事,纪慧还真诚地交往了各界朋友,美国畅销书作家马克(Marc Eliot)是其中之一。纪慧与同事为马克安排了丰富的日程,马克在中国的访问和互动收获颇丰,中国在他的笔下像一个女子正处于最有魅力的时期,他期望有更多的美国人能到中国亲眼看一看。

  夏纪慧还有个特殊身份大使夫人。纪慧先生徐坚是位职业外交官,多年在外常驻,并曾先后在三个欧洲国家担任特命全权大使。可是由于自己的工作和照顾儿子,她没能经常作为大使夫人陪伴。在先生担任驻波兰大使期间,纪慧相伴了一年多,从而也丰富了外交阅历,她还以大使夫人的身份做了一些宣传中国文化的特色工作,每每回忆起来颇有成就感。

  2017年3月7日,迎接“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纪慧在使馆举办了一场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和谐。当天活动中,有众多重量级嘉宾参加。为了讲好中国故事,纪慧专门设计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中国茶”两段多媒体宣传片,与多媒体配套的是馆员们表演的民族服装秀。穿着民族服装的馆员们分成六组,衣服上配有编号标志,纪慧作为主持人依次介绍对应民族及其服饰的特点,演员们在对应的民族歌曲中翩翩起舞,最后汇聚在《爱我中华》的乐曲中。

  在招待会开始前,纪慧向来宾们展示了中国现代女性在各行各业的风景线后,还安排了旗袍秀、音乐秀、茶艺秀、京剧戏服秀、中国美食等。出席招待会的来宾们纷纷赞叹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退休后,她出了一本书《追梦心语跨文化交友》,将自己的部分工作体会、感悟和曾经的工作状态以文字形式汇报父亲,向父亲交了答卷、同时向母亲诞辰百年献礼。与姐姐一样,她也是父母骄傲的小棉袄。

  2021年,纪慧与姐姐纪梅教授一起,捐助100万元给中大,设立 “中山大学汪淑钧奖学金”。母亲汪淑钧是中大原外语系英语副教授,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曾经为校历史系翻译俄文教学资料近百篇,出版或主编多种英语教材及翻译作品。2015年,母亲因病去世。她们设立奖学金,不仅填补了学校奖学金类别的空白,助推了中山大学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也为父母奉献了一辈子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高邮市融媒体中心 主办 2004-2023©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在线投稿